第3章 信仰(第4/6页)
庄琦宇,男,二十三岁,四川大学物理学院博士生,高能物理方向。
夜色低垂,四川大学往来的人们反而多了起来,八辆电信检修车有序停靠在校园外,车上的涂装显示它们分属于中国移动、中国联通、中国电信和广电网络。除非绕校园走一圈,普通人很难察觉这异常的局面,八辆大车将川大校园锁住,密不透风,将覆盖校园的网络全部接管。
确认徽章主人庄琦宇的身份之后,部里以最快速度锁定了他的手机、微信、QQ、微博账号。但还是慢了一步,部里追踪到他的时间是下午十六点,而手机最后联网的时间则是下午十四点,他名下已知的网络账号也没有再登录,不过最后的定位信息仍在四川大学的校园内。
部里又花了一个小时左右进行技术筛查。和很多人以为的不一样,即使是反恐部门,技术分析所用的数据也主要是依托公开数据,并不需要通过太多秘密通道去获取信息。
锁定了庄琦宇之后,部里立刻以社交联系网为线索开始摸底排查。他的好友、联系人有哪些?这些联系人在朋友圈、微博发言、QQ群、微信群留下的公开数据有哪些?其中多少与庄琦宇有关?即使他自己刻意避免在任何地方留下轨迹,也没有办法阻止社交圈的其他人泄露他的足迹。
朋友在QQ、微信里对他的备注,各种群里其他人标记的他的各种名字、职业、兴趣、生活习惯——父母标记他的名字,导师标记他的年级,商家记录的购物历史——从庄琦宇的真实身份到他编造的每个虚假人格,这一切很快就能被扒个底儿掉,甚至不需要调用身份数据库。将这些数据完全整合起来,部里只需要一个小时。不需要使用任何隐私材料,就可以比他的父母恋人更清楚这人的每一寸皮。
然而,结果让他们失望。
从天网整合的资料来看,这就是一个普通的博士研究生而已,就连科研能力都没有得到多出众的评价。他喜欢打网游,用实验室的代理账号上外网,除了学术用途,主要是浏览色情网站,也没有筛出可疑的联系人来。这样一个人怎么会加入汪海成的萤火组织?如果他不是中午突然断掉了手机通信,他们简直要怀疑庄琦宇只是在哪个地摊恰巧买了一个同样的挂饰而已了。
那边刚出事,这边就断了一切通信,这绝无巧合的可能。
郭远跟云杉先去宿舍敲了门,门没关,两个学生正缩在床上打游戏。问起室友的下落,两人都说早上出了门就没回来,应该在实验室。
庄琦宇归属的实验室建在校区交通最不便的偏远角落,是一栋古旧的三层物理系老楼——这不是因为校方没钱,恰恰相反,在如今寸土寸金的地方,保留这种容积极低的老楼更花钱。之所以这样的老实验楼能留下来,只因实验室设备有极高的环境精度要求,对细微的震动都极为敏感,所以既不能在高楼里,也不能靠近车辆密集的交通要道,更别说地铁之类了。
老楼虽破,保安倒是周全。郭远和云杉亮明了身份之后,保安本来要打电话联系实验室主管,被郭远硬生生拦了下来。两个人绕过楼梯到了地下一层找到实验室,郭远连门也没敲,跟云杉对视一眼,就直接推开门,两人闪身入内。
他们刚进门就听到里面有两人在大声争执,正在说话的是一名女性,听声音年纪不大,可能还是学生。“老板,现在的问题不是这个啊所有的设备已经重新校准过了,这已经是第三次测量了。三次结果之间差异不超过百万分之一,这个结果绝对是可信的!”
郭远快速扫过屋内,这是实验室的办公间,隔得很小,只有几个白板的空间。屋里只有说话的女学生和一个壮硕的中年人,也就是学生的“老板”——这是研究生对自己导师常用的称谓。庄琦宇不在这里,这早在他们意料之中。
“晓娟,你是不是……唉!现在的问题是,我们怎么理解这个数据?如果这是对的,那么我们需要解释这个数据啊!这已经超出我们所知道的所有理论范畴了,一个常规手段怎么会得到这样的数据?”说到这里,他用力地砸了两下桌子。
这时候,那个叫晓娟的学生才注意到郭远和云杉,她大概本来想继续说什么,看到两个陌生人无声无息地闯了进来吓了一跳,“你们……有什么事情?”她的老板见状转过头来,这才意识到实验室里进来了两个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