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章 古玩商(第3/7页)
岷江在江口镇的河道这段,宽约一里。江口对岸彭山县城再往内约有四百米,是彭山电视台的楼,几十年前为了信号广播的缘故,修得较高,在江边一眼可见。从电视台塔楼窗口到小车所停的土坡,直线共有一千三百多米,在这样的距离下,即便是大口径狙击步枪也很难保证有效杀伤。
临江的窗口本是县电视台的演播大厅,里面的设备早被堆到一旁靠墙,空出一个百来平方的空间。房间中央是一个大沙盘台,沙盘上正是小镇江口的塑形,山形赤黄,林木青绿,河床阶梯、车道土坡甚至木房砖楼都分色清晰,尺寸精确。
这沙盘不是高精度的成型模型,而是由磁粉塑形、电压显色而成。只需借助沙盘台超导磁场磁雕便可任意改变形状,辅助电信号改变不同物体的显隐色彩,灵活度远胜成型沙盘,推演时的便利程度又胜过全息投影。只这一台沙盘,价值就过三百万。若老李看到这东西,就知道自己怪错了人——文物局的那点经费,是绝对用不起这东西的。
沙盘上代表人、车、行船的微型雕塑此时高亮,缓缓移动,只需看此沙盘,江口镇的情形就实时了然于胸。
监控影像占满了大厅一整面墙,画面之一正显示着老李和云杉的实时音画:见云杉收回身份证,转头朝山上走去,大厅里传来轻声放松的呼吸。
“不吉利。”说话的是一个中年男人,看起来四十岁上下,按这个岁数的标准,算是微胖。他面前摆着一只巨大的烟灰缸,里面堆满了烟头,大多才抽了不到三分之一。烟头满满扎起来的样子像是某种没发芽的盆景。
“老秋,给你说过多少遍了,吉利不吉利是迷信,抽烟会阳痿才是科学。”话还没说完,这人就被烟味儿呛得闷咳了好几声。从身材和相貌上,这人应该比中年人年轻不少,光看脸和体型,是二十多不到三十的样子,但如果细看他脸上已经开始现形的皱纹,应该已经三十好几;不过要是看头发,却已花白了一大半,连六十岁的老人都比不得。
老秋也没有回答,听这话嘿嘿一笑,又把刚点燃的烟摁灭在缸里。
“布置得怎么样?都到位了吧?”年轻人问道,虽然口吻平静,但说话的时候不自觉地摸着额头,完全无法掩饰自己的紧张。
“全部到位,等待导演指令。”老秋伸手指向沙盘,山腰一处房屋亮了起来。“蒋奇带暗组十二人守上山方向;宏伟率红组十人锁住水库方向;橘林区域由三十五名特警队员布控;下山方向已经在沿途屋内埋伏了白维三和李勤两个分队互为接应。”他一边说明,沙盘一边把对应人员位置描出了红点。“只要信鸽确认剧本,马上开戏。除非他是超人,否则包管插翅也难飞。”
沙盘上那个老旧的农房被围得密不透风,看上去颇让人心安,但包围都在一公里开外。房子周围六百米范围在沙盘上标记着一个微亮的环,像是防护场似的慢慢呼吸着。年轻人盯着这环默默发呆。
“老大还在担心暗区的问题?”老秋问,“安啦,以前我们啥准备都没有,说抓就抓,连地方都没摸清楚的时候不也多了去了?”
这话并没有让端木汇安心。他端木汇三十三岁当上分局长,绝不是凭老秋这样见招拆招、随遇而安的路数。在如今随处都有监控的年月,偏偏这么巧,这地方就荒凉得一只监控摄像头都没有。之前派侦察兵开视野,靠近那房子五百米左右就发现电磁检测干扰,不敢打草惊蛇,只能放弃接近。花了一周时间几次定位,小组才在房子周围画下了一个暗区,加上百米左右的缓冲带,就差不多是这么一个圈了。
任何异常通信设备的信号进入这个圈,都有被识破的危险。也就是说,自己人一旦进了这个圈,就必然失去跟暗线的联系。到那时,就只能等信鸽给出“开幕”信号了。
端木汇不知道是担心信鸽多一些,还是担心目标逃脱多一些。
“信鸽进入暗区。”老秋报告。
“全体注意,三十秒后进入无线静默,等待信鸽信号。”端木汇眼中精光一闪,下了指令。
“暗组收到,二十五秒后静默。”
“红组明白,二十二秒后静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