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90章 拉爆空单(第2/4页)
当然,熊志磊也只仅仅是一时的气恼跟不爽,毕竟他手里也就买了三千万港元的星视电讯,这点亏损还不至于叫他伤筋挫骨;而现在都已经大幅下探到这个价位了,他也不会像其他恐慌的投资人一样,狼狈出逃。
大陆业务做得再糟糕,但星视电讯在港岛的固网、宽带、移动通讯网络的运营业务,暂时没有真正强劲有力的竞争对手出现,每年至少能贡献五十亿港元以上的利益。
也就是说,只要有这部分业务作为保底,哪怕星视电讯在大陆的业务都做砸掉,其合理的价值中枢也应该有五百亿港元——这也是萧良当年搅和星视电讯合并一事时说的断言。
熊志磊又不禁想,倘若星视的市值真有一天跌到五百亿港元,验证了萧良当年所说的断言,岂不是说郑仲湘真就彻头彻尾成了一个笑话?
熊志磊摇了摇头,郑仲湘真要将星视电讯彻底做砸了,郑基胜额外也会给郑仲湘留很多遗产的,哪里轮得到他去同情?
而他被从华兴集团“赶”出来,这两年在新加坡憋了一口气,主要还是做铁矿石期货投资。
虽然他是在背后嘲笑萧良他们的铁矿石储备计划,被萧良他们无意撞见,才被迫离开华兴集团的,但他到新加坡注册期货交易公司之后,并没有一味跟冯薇玲幕后控制的狮山湾铁矿石储备有限公司对着干。
熊志磊他心里也很清楚,这两年国内的钢铁产能建设规模有多大,常林钢铁仅仅是其中一例,而国际铁矿石运抵亚洲各港口的到岸长协价都不到30美元每吨,他前期当然也是跟着做多。
熊志磊从他老子熊玉衍那里讨来三亿港元作为本金,经过近两年的实战,资本积累也达到五个亿,也可以说是收获满满。
这也叫熊志磊在新加坡志得意满,才会更在意在星视电讯上的小小失手。
而在这两年时间里,国际铁矿石贸易也出现一些新的变化。
国际铁矿石贸易最初得以壮大,主要得益于六七十年代日韩钢铁企业日益上涨的原材料需求。
早年为了保持原材料供应的稳定,日韩主要钢企都跟全球四大矿山集团签署了长期供货协议,对供货价格也进行严格的约定,一直维系至今。
这也就是我们所熟悉的“长协价”。
国内钢铁行业发展八九十年代以来,也有部分国有钢企沿海进行布局,原材料依托于国际铁矿石贸易的供应,也都附随在日韩钢企之后加入这个“长协体系”。
进入九十年代,国内民营钢铁企业开始崛起,但实力还很弱小,没有资格跟四大矿山谈长期供货协议,基本上都是从现货市场采购铁矿石。
这也就出现了部分国有钢铁企业,手握长协矿,却没有都用于自身的生产冶炼,而是拿到现货市场倒卖吃价差牟利,也就是所谓的“倒卖配额”。
新加坡商品期货市场里,铁矿石的期货价格主要还是跟着现货价波动,现货价也受长协价的影响。
早年长协价与现货价相差不大,期货价格波动也有限,但随着常林钢铁等一批民营钢企大手笔在沿海地区布局,对现货市场的需求越来越旺盛,从而不断拉高现货市场的价格。
目前铁矿石到岸长协价还不到每吨三十美元(含运费),现货市场价格一度飚高到每吨五十美元了。
这时候国家也意识到这两年重化工业发展有些过于迅猛了,其中全国钢铁冶炼企业已经超过一千家,而拥有进口许可权的铁矿石贸易公司也高达五百余家,全年进口铁矿石规模,03年也首次超过日本,位居全球第一。
看到这种种乱象,国家决心进行整治,对包括钢铁企业在内的重化工业进行宏观管控。
这也导致如火如荼的铁矿石期货市场、现货市场这两个月都有些冷却。
熊志磊较早就得到消息,说国家除了要限制钢铁产能的进一步扩张外,还要将当前五百余家铁矿石进口贸易企业削减到一百多家,预测对现货市场的需求将大幅降低。
因此这两个月他也在期货市场频频挂出铁矿石空单。
这两个月的铁矿石期货价格也是频频下行,熊志磊暗暗盘算他这两个月挂出的空单规模,按照当前价格结算,赢利可能要超过他到新加坡以来的总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