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29章 钱烧往何处(第2/3页)
那时候哪怕萧良原价买下东洲动力(徐海科工)七千万股非流通股法人股,下一步仅仅是收购宿云山能源,将蜗巢科技装进去,不涉及船机厂的原有资产,也没有谁会说什么。
这么操作也不涉及国有资产流失等问题,毕竟法人股只是在船机厂手里过了一把手而已。
朱祎琳相信萧良真要这么做了,以蜗巢科技所掌握几项关键性专利,垄断国内的新一代阀控蓄电池供应,短短两三年间,将东洲动力的市值做到上百亿,他个人持股资产做到六七十亿,都不是什么难事。
然而萧良却弃东洲动力的股权如敝履,除了保持南亭湖饮料的稳定发展,几乎将所有能筹集的资金、资源,可以说是孤注一掷的都砸到蜗巢科技风险这么高的新研发项目之中。
朱祎琳都有些看不明白萧良。
“你这笔资金投进去,在蜗巢科技都砸三个亿了吧?现在都还什么东西没有做出来吧?”朱祎琳讶然的问道。
“要是顺利的话,明年这个时候,我们大概能正式推出第一只商用聚合物凝胶态锂离子电池。”萧良说道。
“在那之前,你还计划砸多少钱进去?”朱祎琳问道。
“建厂资金不算,研发还得砸两到三个亿进去吧,”萧良说道,“凝胶态电池,涉及的环节还算少的,但几乎每个环节都要投入大量的资源与人力进行摸索,不烧钱不行啊!”
“不说能不能做成了,”朱祎琳惊讶的问道,“就算做出来,聚合物凝胶态锂离子电池的市场似乎也很有限啊,一年能给你带来多少利润?三五千万?这么高的研发投入,你什么时候能收回成本啊?”
目前国内的移动手提电话,主要还是使用镍氢、镍镉电池,而欧美日韩发售的中高端手机,则主要采用液态锂离子电池。
也可以预见,在未来相当长的一段时间,非水液态锂离子电池才是占据3C(计算机、手机及消费电子)电池领域的主流技术。
仅有少量高端笔记本电脑、手机及其他消费电子产品,追求极致便携性,以及自耗电要求极高,才会考虑以聚合物凝胶态电芯的软包电池。
这是目前计算机、手机及消费电子市场的普遍预测。
单纯从经济性考虑,蜗巢科技花费上亿资金,花两三年间开发未来十年内市场需求庞大得多的液态锂离子电池技术,才是最稳妥而看似正确的选择。
然后完全可以在开发、生产液态锂离子电池、占领更多3C(计算机、手机通讯、消费电子)市场的同时,投入一定的资源,花更长的周期去开发、完善凝聚合物胶态锂离子电池技术。
只是萧良心里很清楚,国内的技术与工业生产基础有多薄弱。
蜗巢科技想有朝一日,在聚合物凝胶态锂离子电池领域,建立绝对的技术优势,他必须争取这一块市场在引起足够重视之前的关键三四年时间。
不趁着海外竞争对手此时的忽视,等到便携性电子设备市场的前景明朗化了,蜗巢科技拿头跟欧美日韩的巨头,争抢最新技术的开发先机?
他现在计划砸五六亿进去,争取在一年之内,将聚合物凝聚态锂离子生产工艺开发出来,做到能上生产线、投入商用的程度,事实上产品技术还远谈不上成熟。
不要说正负电极、隔膜、电解质材料以及锂离子电池自身结构的深入研究了,不要说后续还要花力气开发热管理、电路控制系统了,更不要说作为动力电池使用,成千上万颗电芯集成到一辆轿车里,生产工艺所追求的超高一致性了。
单单最外层包裹电芯的铝塑软包外壳,要达到延伸性、防穿刺性、防腐蚀性、抗折性以及近乎于零的抗水氧渗透性,可能就需要两三年的水磨功夫,工艺上才能达到初步的要求。
哪怕萧良很清楚前世被软包电池广泛使用的铝塑软包结构与原材料是什么,哪怕蜗巢科技可以抢在日企之前申请铝塑软包发明专利,但实验室复现工作原理,跟规模化生产,完全是两回事。
这一波牛市,他预计能套取四五亿的收益出来,不把这钱烧在关键性的刀刃上,他留在家里数着玩吗?
两天后,钱晋章返回东洲,张清坤也一起抵达东洲,与泛华商业的周华对接,负责天盈电子商务在东洲选品及采购部的筹建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