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78章 学术界的活菩萨(第2/3页)

…………

…………

省属院校在地方上是自成一系的,佟毓正与地方上接触也少,甚至都还不如卯足劲跟地方搞横向课题的蔡春等人。

蔡春不愿意多说,周轩很多细枝末节也不甚清楚,佟毓正、孙楚辞还是一早在学院里跟徐玉山碰上头,才了解到宿云生物过去一年时间里飞速崛起,以及萧长华之前曾给前前市委书记陈富山当过大秘、年后又为新市委书记罗智林起复、担任市委副秘书长、市委办主任等职。

至于萧良为何愿意花这么大的代价,跟工学院合作筹建实验室,徐玉山也就完全揣摩不透了。

他们也没有惊动其他人,就从学校调了一辆中巴车往云社镇赶来。

佟毓正本就是正厅级职务,看到罗智林亲自赶到云社陪同这次所谓的“调研参观”,心里既感到震惊,同时也踏实下来了。

至少这件事,八字像是画出一撇了,不是纯忽悠了。

目前除南亭工业园的建设以及南亭实业的大规模产能建设外,南亭实业在保健品及茶饮料的产品开发以及生产线技术提升改进,卫雄包装新材料在技术改进等方面,跟工学院的食品与营养工程、包装印刷工程等专业都已经建立了密切的合作。

萧良就主要安排佟毓正一行人参观双方进行技术合作的两个点,然后回到沈园进行交流。

既然下了决心,萧良就希望实验室能以最快的速度筹建起来,在沈园临河的凉亭坐下来,就直截了当的说了他预想的合作框架:

联合实验室直接签署十年合作期,南亭实业承诺除了今年提供一千五百万的筹建经费外,以后每年投入不低于一千万经费,十年合作期累计投入不低于两个亿。

工学院提供实验室所需要的场地,以及包括网络通讯在内必备的基础设施支持,负责实验室主要人力资源的配给。

实验室后续还会根据实际的学术研究需要,申请工学院从外部引进高水平研究人员,加入实验室开展能源电化学领域的理论及学术研究;工学院要协助解决这些高水平研究人员的编制、待遇问题。

说白了就是工学院要负责以实验室为核心,不断引进人才,加强化工系的学科队伍建设。

工学院所配给实验室或签约研究人员(团队),利用实验室经费所进行的职务研究成果,遵照工学院的相关规定,由南亭实业、工学院共同享有;南亭实业享有优先受让权。

实验室自筹经费的理论及技术研究方向,框定在能源电化学这个大的范围之内,具体的细分领域及方向由实验室与研究人员共同协商确定,南亭实业与工学院都不予以干预。

与工学院内部院系以及外部企事业单位的横向技术合作,以及承接政府部门的纵向研究项目,皆遵照工学院的相关规定,由实验室自行决策,保持足够的独立性。

南亭实业在能源电化学领域的特定课题研究,除了请求实验室适当给予一定的资源倾斜外,也会组建独立的技术团队,到时候一样参照横向技术合作条款执行。

当然了,前期萧良还是希望实验室,或者有意进入实验室工作的教师、研究员,前期能适当往铅酸电池领域倾斜一下。

毕竟这也是南亭实业目前唯一能进行技术转化的点。

南亭实业在技术领域的投资有了回报,后面的合作也能让人更安心不是?

实验室聘任孙楚辞为第一任主任,聘用期为两年;聘请邵芝华为研究员。

邵芝华应聘工学院之初就有资格担任副教授、副研究员的。

她以后在工学院的教职,萧良无意干预,但实验室组建后,就直接聘用邵芝华为研究员,没有必要再从助理研究员、副研究员一步步晋升了。

南亭实业会聘请周轩为技术子公司的经理,代表南亭实业参与实验室的筹建以及一部分行政管理工作。

萧良除了希望免试就读孙楚辞的研究生外,他个人唯一额外的要求,就是实验室(工学院)能给他提供一间独立的办公室,不需要多大,能安静的学习与展开研究工作即可。

总体来说,萧良提的条件,实在是慷慨得有点过分了……

改革开放十多年以来,已经有不少民营企业崭露头角,也有一部分具备远见的民营企业家跟高校、科研机构进行密切深入的合作,联合筹建各类实验室、研究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