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沧海桑田(第2/13页)
玄武湖畔游人众多。李克己与万安抱砚三人随着人流缓缓行来,心中道,这京都果然不同于寻常,连游人也大都衣饰华丽,一付太平富贵景象。
前方大柳树下,围了一大群人,不知在做些什么。李克己本待绕道而行,抱砚却早挤了进去,他只好停下来等候。
煦暖的和风中,隐隐地飘来一阵悦耳的银玲叮当之声。他不由得回过头去。
摇曳而来的一群人中,他只注意到了两个人。一个是一名二十五、六岁的青年文士,相貌也不见得如何英俊,却是满面春风,令人觉得份外可亲;另一个是与他同行的一名十八、九岁的女子,淡紫衣裙,雪白的狐裘映衬得她微微黝黑的肌肤明洁如玉,双眼大而深黑,微微凹陷,鼻梁高而挺直,双唇丰润鲜红,不像是一般的汉族女子,而她的神情之间,也殊少一般女子的羞怯腼腆,却是顾盼生姿,神采飞扬,宛如阳光下一枝盛放的黑牡丹。待到她举步之时,李克己觉察到银玲之声竟是从她手上和脚上同时发出来的。
她怪异的美丽与出奇的妆扮沿路吸引了各色目光,然而不论是她还是她的同行者都毫不在意。
李克己看看她周围那些同样花枝招展的年轻女子,忽然明白,她们都是来自秦淮河。
他转过了目光,但心中却还在想,那紫衣女子,气质神情,自成一格,沦落风尘,的确是明珠蒙垢了。
这一群人中,多是好事者,一见柳树下围了一大群人,岂有不进去看看的,当下分开众人,挤进去看时,却是一个瘦瘦小小的老和尚在和一个同样瘦瘦小小的小和尚下围棋。抱砚蹲在最靠近棋盘的地方,看得眉飞色舞。挤进来的人中,有人伸手将他扯了起来,推到一边去,抱砚大叫道:“哎你这人是怎么啦,总有个先来后到吧!”一边又挤到前面去,李克己摇摇头,他就知道抱砚每次都要惹事生非才算出来一趟。
他走进去,将抱砚拉住,道:“天色不早了,还在胡闹,回去吧。”
面对着他的老僧一怔,看着他的脸,过一会道:“小施主,你还认识老衲吗?”
抱砚马上挣脱了李克己的手,道:“咦,你认识我家公子?”
老僧呵呵一笑,推开棋盘站起身来,道:“庙小方丈大,山低白云高。小施主,想起来了吧?”
李克己恍然记起了自己是在哪儿见过这老僧来着。那还是高启在的时候,一次带着他与几个年长的学生到太湖游玩,在邓尉山下的一座小庙中休息,这老僧便是那庙中的住持。当时有人笑道还是第一次见到这么小而仍有住持和数名沙弥的寺庙,正可谓“麻雀虽小,五脏俱全”。那住持便道:“庙小方丈大。”一行人猝然之间,无以为对,倒是李克己和另一个年纪比他大不了不少的学生李漠分别对了一句。李克己对的便是“山低白云高”,李漠对的却是“山高白云低”。两人同时脱口而出,相视一笑,都觉得十分自豪。
老僧微微笑道:“当时老衲看小施主风骨劲秀,却自然而然地仰慕白云之飘逸高远;另一位施主相貌甚是温和,却有高居顶峰俯视白云的气概,大是吃惊,是以一直记在心中。小施主如今是来赶考的么?老衲现今在城南石头寺中作住持,小施主若不弃,不妨移步一叙,以了前缘。”
他才报出身份,四面便一阵嗡嗡之声,有人道:“原来是石大师,久仰大师之名,今日才得一识庐山真面目啊!”却是那紫衣女子的同行者,他挤进来,拱手道:“相见便是有缘,在下文儒海,大师可否为在下详个梦呢?”
石大师笑而不语。文儒海径自道:“那在下就当大师是答应了。好,昨夜在下梦见一尊白衣观音,大师以为这当作何解呢?是意味着我今年必中还是不中?”
石大师看他一眼,摇头笑道:“你现在心中并无日思夜想之事,随意一梦,有何特别之义?这就如问卜者不知所卜何事,那卜又何益?”
李克己听得不甚明了,那文儒海明明问的是进士试一事,石头大师却说他心中并无着紧牵挂之事,难道文儒海其实并未将进士试放在心上?奇怪的是文儒海虽面露诧异之色,神情之中却已是默认石大师的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