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沧海桑田(第11/13页)

沈光礼轻轻地吁了一口气:“剑卿,你看明白了吗?”

孟剑卿思索了一会才道:“方才易正东一上来就全力抢攻,当他攻到墙边时,也正是他的真力盛极而衰之时,所以李大人抓住这个机会反击就可以一举成功。”

沈光礼长叹道:“道理虽然简单,但要准确判断对方真气运行的状况,不能有毫厘之差,否则便是自寻死路,这就不是一般人敢做、也不是一般人能做的事情了。至于选用窄剑而非阔剑,当是因为窄剑的剑尖更利于刺人关节要害吧。李大人我说得可对?”

李克己一挥手将长剑掷插入兵器架上,说道:“我选用这柄剑,只因为我平时练剑时惯用这样的剑罢了。”

沈光礼微笑。细长的剑身,更利于挥舞出灵活优美的姿态。李克己终究是文人习武,难以摆脱文人讲求美观的积习。这或许是他最大的缺陷吧。

三天之中,与李克己交手的人无一例外地败下阵来。最差者只一照面间便已受制,最佳者也不过挨到了三十招。看到第三天上,沈光礼与孟剑卿依然无法判断李克己的出身门派。一则因为李克己的武功太杂,出手太快;二则也因为他能取胜,大半是由于他似乎一眼便能看透对方真气运转的情形,所以能避其锐气,击其惰归。

待得李克己被送回小书房,沈光礼叹了口气,道:“一群废物,太丢锦衣卫的脸面了。若他有名刀宝剑,只怕更是无人能制了。”

孟剑卿道:“不过他也有很大的缺陷:没有实战的经验而且一次似乎只能专心对付一个人。单打独斗,或许锦衣卫中没人是他的对手,但要结成阵势来围攻他,我看他没有还手之力。”

沈光礼道:“当日铁罗汉并没有围攻他。好了,到此为止吧。上报给皇爷,由皇爷裁夺。”

孟剑卿才想退下去拟奏折,演武厅外有人怪笑道:“沈大人,你怎么不派一等好手去试,尽派些二三流角色,也不怕皇爷怪你丢了他的脸面?”

沈光礼叹息一声:“我知道是你,出来吧。”

厅外一个瘦小的老人走了进来,却是俗家妆扮的石大师,他笑眯眯地道:“知道你们在找我,我就自己回来了,以免让老朋友为难。我已看了一天了,你的部下中,恐怕只有这孟校尉可以与李克己一争高低。怎的不派他去?舍不得?”

孟剑卿忙向他问好,石大师道:“现在我是笑面佛石佛,不是什么大师。”

孟剑卿全身一震。他自然知道笑面佛石佛,名动天下的隐仙七星中最年长的一位。但他却不知道笑面佛在不是笑面佛的时候竟是石大师。

沈光礼:“你就这样赏识剑卿?”竟毫不犹豫地在他面前自报双重身份。

石佛一笑:“雏凤清于老凤声,沈大人,看来你还是低估了这年轻人啊。你何不派他下去,几十招上百招的打下去,定然能试出李克己的师门来历。”

沈光礼淡淡地道:“宝剑不可轻出匣。”

石佛笑而不语。其实他们都明白,正因为孟剑卿是沈光礼最得力的人,才不敢派下场去,以免双方无论哪一方有所损伤都很难收拾残局。沈光礼转而问道:“你看了一天,看出什么来没有?”

石佛道:“洞庭湖上的案子一传出来,我就知道其中定有缘故,铁罗汉既然说过要用四川举子换回他的兄弟,就绝不会在岳阳知府杀了他两个兄弟之后还放了那些举子,他若这样服软,以后就不用再在洞庭湖上称霸了。因此我去找了铁罗汉,铁罗汉不敢隐瞒当时是李克己出的手,他知道他不说也会有其他人对我说出来,可是他抵死不说出李克己的师承来历。”

沈光礼沉吟着说道:“能让铁罗汉这样敬畏的人,是很有限的啊。”

一旁的孟剑卿说道:“有三种可能。一是铁罗汉的师父欧阳不修那老魔头;二是铁罗汉过去的主公陈友谅的后人;三是隐仙七星中的一个。”

石佛赞许的笑道:“不错。我也这样猜想,于是派我的徒孙石敢峰去监视李克己,不想石敢峰这小子擅自行动,竟想假扮刺客来探出李克己的出身门派,结果被他的暗器打伤关节,要不是我及时相救,几乎被他抓住了小峰。”

沈光礼皱起了眉:“石敢峰?是不是那年与锦衣卫打赌、盗走御玺的那个小子?我记得他轻功绝佳,锦衣卫的天罗地网都未能捕住他,竟然会中了李克己的暗器?是什么暗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