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3章 秦淮温情 龙场悟道!(第4/7页)
虚行之估测了一下:
“我可断定,势头一成,这三家地盘上立刻会有大批城池投降,也许到了年初,就能有结果。这也符合主公心愿,将此战对平民的波及降至最低。”
周奕点头,笑着问了句:“可需我出手?”
“除了林士弘,没有一个人值得主公动手。”
“不过,听说此人一直在闭关。”
虚行之话罢忽然面色一变,轻拍大腿道:
“有一件事,非得主公出马不可。”
周奕见他有些激动,想来定是棘手得很,不由问道:
“是哪里来的高手?”
虚行之上前一步,低语几句。
周奕又惊又喜:“果真?”
虚行之苦笑道:“属下哪敢说假话。”
周奕笑着拍了拍他的肩头,闪身而出
……
朔风挟冷意,自北而来,长驱直入南国。
秦淮河上,水色凝滞如墨玉,映着灰白的天穹。岸边垂柳褪尽青绿,枯索枝条挂满冰珠,时时在风中轻颤,敲出微细的清响。
听着这严冬独有的曲调,周奕来到秦淮河畔。
岸边有连排屋舍,位置极好。
能时时欣赏秦淮风光,看那楼船灯坊,既有南国盛景,还有人间烟火气。
此地有一座水石相映的园林,当时由丹阳守备陈陵负责打理,原本属于广神的产业。
丹阳宫没有建造起来,这些园林却留了下来。
毕竟是皇家遗留,没人敢用,只能归属周奕。
路过码头,沿着河畔走上数百步,终于到了。
远远的.
他便感觉到一道视线落在自己身上。
那是一栋雕梁画栋的四层阁楼,可以观赏秦淮河。
周奕见到楼上美人靠旁边的身影,加快脚步,一跃而起。
一见他来,那人立刻将目光移开。
周奕凑过去看她,她便把头扭向一边,连续几次。
总之,就是对他视而不见。
那一席蓝衫与搭在肩头的青丝随风拂动,长长的睫毛也在跳动,却对下方一双明眸毫无干扰,总是不食烟火,平静无波,俏脸没甚么表情,只微微翘起的嘴角,也被她收敛的极好。
所以,难以看清她的喜怒。
“青璇。”
“青璇.”
周奕笑着唤了两声,她终于开口了:
“你是哪家公子,如此孟浪,我们又不熟,你唤我作甚。”
石青璇说话间,眼波横过来,贝齿轻咬着嫣红的唇瓣。
周奕挨着她坐了下来,这次,她没再躲开。
他得寸进尺,拉起一只小手:“我本打算这次江南的事结束,立时就去巴蜀寻你的。”
“你张口就来,多半是骗人的。”
“哪有,没骗你。”
石青璇没给他往下说的机会:“我好长时间没见到一个叫周奕的人,其实这人没什么好,不值得记挂,我早将他忘了。”
说到“忘了”二字,她眼神却亮晶晶地闪着光,斜瞧他一眼,灵动无比。
周奕没说话,把她小手翻开,将随身携带的一物放在她手上。
石青璇眼睛微亮。
那竟是一柄精致竹箫,她拿到眼前细看:
“是你家军师透露,然后你在建康城中随手买的,对不对。”
周奕转出正色,复述郁林街市上那位老乐师的话:
“岭南竹箫制作对竹材极为考究,首先是薄厚适中,避免音色发闷、漂浮,多以本地纹理细密桂竹为首选,且刨根桂竹,选得竹筋密集、质感佳的为材,故而南箫高音苍劲有力,低音悲凉浑厚。”
“此箫得来不易。”
“我与岭南天刀大战之后,才得宋阀认可,这才请得宋鲁带我去郁林,从他的一位老朋友手中购得。”
“一路带在身边,正准备去巴蜀送你的。”
“青璇若不信,可去城中的街市瞧瞧,决计没有一样的。且我才回建康,一听到你的消息,我惊喜不已,连水都顾不上喝一口,就急忙赶来。”
周奕轻叹一声:“万没料到,青璇竟将我忘了,此乃人生大悲,我自跳秦淮河算了。”
少女再也忍不住了,用手轻打他一下,连声笑了起来。
“你又编了个动听故事,比那些说书人厉害多了,不过这箫我喜欢。”
她比划了一下箫的长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