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1章 天罡论道 周天子秘辛(第5/7页)
“老夫只能向堡主详陈眉山郡之事,却没法改变堡主的意志。”
有一人提议:“郑老可将此事告知少堡主与少夫人,他二位能劝堡主。”
“没错。”
郑纵看了四人一眼,心说你们全不懂内情。
不过,想到少堡主也有些异议,这确实是个法子。
“走,速回成都。”
几人沿原路返回,不再回头
周奕与袁天罡相谈甚欢,首先便说起松隐子,这位朋友可谓是二人之间的纽带。
一说起松道长,彼此间的生疏感便快速消失。
周奕问起方才那卦象,他隐隐感觉是袁天罡故意留话给郑管家。
可听他的意思,卦是随手卜的。
“贫道若是提前去独尊堡,解晖一定会与我说命数,因为宁道友此前就提到过。”
袁老道看着他:“天师相信人之命数吗?”
周奕把那童子递来的茶端在手中:“我该说苍天已死,黄天当立。但对应人之命数,我更愿意提起陈胜吴广,所谓王侯将相,宁有种乎。”
“人的命数不该由天定,该自己把握。”
周奕话罢,笑望着沉思中的老道:“道友擅长相面,观我面相如何。”
袁天罡眉峰一紧,凝目在周奕脸上:“我观你命犯桃花。”
“哈哈哈,道友直接夸我长得俊就行了。”
周奕有些恬不知羞地笑了起来。
一旁认真听讲的石青璇也忍不住笑了,两位道门高人,怎么扯到“桃花”上去了。
“天师的心境已在相学之外,所谓大衍五十,天衍四十九,遁去的一无论如何也卜不出来。”
袁天罡不看他的面,转而看向他旁边的少女。
“这位姑娘易了容,也瞧不出面相。”
话罢抚须笑叹:“贫道自问有些相面本事,今日连番受挫。”
跟着,他又与周奕具体聊起如何相面。
聊着聊着,就说起《周易》。
袁天罡搬出经典,周奕立刻以典回应,二人越说越深奥,进入状态,不知不觉就延伸到了剑术。
这袁老道背着一柄长剑,他虽然不痴迷武学,但资质甚高,也练出了一身奇妙剑法。
他本以《周易》讲武,周奕就引入“遁去的一”。
在彼此武学心得的擦碰下,就将“不可预测的变数”和“绝境中的一线生机”作为剑法的核心灵魂。
此刻研究的剑法,本身追求的不再是固定的招式威力。
而是在看似无懈可击的定势,即对手的攻势、环境的限制、甚至自身局限等等,精准地捕捉并利用那唯一存在的“遁去的一”
即破绽、生机、致胜点。
周奕兴致甚高,提出“无形无相,存乎一心”。
袁天罡延伸“后发先至,契机而动”。
周奕顺着他的思路,又提出了“变化无穷,唯变所适”。
袁天罡捡起一片落叶,那只是环境中的一个微小因素,却道出剑法中“绝境逢生,一线天机”的机理。
一直旁听的石青璇算是见识到了,什么叫道门高人论道。
二人进入状态后,浑然忘了时间流逝。
直至太阳下山,他们好像还有讨论不完的话题。
可惜,她只是听个乐趣,对于武道之学并不感兴趣。
却不知,这是天下用剑之人一辈子也求不来的机缘。若叫那些用剑之人晓得她的际遇与心性,恐怕要嫉妒死,同时也要惋惜痛恨。
论道之后,周奕站在院中踱步,提出了一个设想.
“袁道友,按照我们方才说的剑法。一旦有极高的精神境界,那么用剑者心境澄明,近乎“无我”,也许就能更清晰地“感应”天地万物运行中那微妙的“机”与“变”,就如同卜筮者沟通天地。”
袁天罡露出惊色,看向周奕时带着浓浓欣赏:“这将是剑法中最完美的易,”
“嗯。”周奕点头,“这是心剑合一,感应天地。”
二人谈到这里,各有所思。
也就停了下来。石青璇提议吃饭,周奕欣然同意。
用过晚饭之后,又秉烛夜谈。
不过没有再聊武学,周奕把话题引到了邪帝庙与邪帝舍利上。
袁天罡问道:“你们可知道邪帝舍利从哪来的?”
周奕道:
“据说是第一代邪帝谢泊,为寻找一套有关医学的帛书,无意中于一座属于春秋战国时代的古墓内发现的陪葬品。此墓位于古齐国境内,宏大壮丽,陪葬品极其奢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