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9章 畅销全国第九天(第4/5页)

“那个,导演我的农场才开两年,赚不了几千万……”楚芃麦弱弱地说。

导演挥挥手:“我说你有,你就有。这个数字浮夸一点就浮夸一点,看着有吸引力就行。我们节目就是这个风格,以前实事求是的时候根本没人看,最后我就向隔壁《走进科学》的导演取经。”

楚芃麦:难怪变成现在这个风格……

农场的故事拍完,导演也从郑云崖那里弄到他们榴莲比赛的视频,转战附近村寨拍摄农场带来的辐射效应。

楚芃麦吃惊:“这有什么好拍的?”

导演用看小年轻的眼神看着他:“唉,不懂。我们这个年纪的人,除了幻想自己发达,还喜欢幻想衣锦还乡,惠及乡里。”

楚芃麦用爪子挠挠头,他可没觉得自己哪里惠及乡里。唉,他还是太穷了。

但现实却出乎他意料,他们从猫猫头寨走到隔壁村寨,再走到乡镇上,所有人都对他们农场赞不绝口。

寨子里有老奶奶正赤着脚在河里捞青苔。经验丰富的导演有目的走过去问:“老人家,你怎么在这儿摘青苔?多危险,你儿子女儿呢?”

“我啊,无儿无女,一人吃饱全家不饿。”老人看着镜头眼神有些躲闪,似有些不自在,继续低下头采青苔解释说,“这活我做惯了的,不危险。”

导演笑了笑:“准备摘来卖吗?”

他提前收集过资料,水衣族的老年妇女经常以采集青苔,烤制后售卖维持生计。

“赚不了几个钱,不如自己吃。”老人把青苔捞起来装进腰间的箩筐里,“农场建起来后,大家生活都好了,不缺这点钱。”

“看来变化确实大,能详细给我们说一说吗……”导演在金凤阿奶那里折戟沉沙,又拿出自己的看家本领引导对方说出自己的故事。

“以前割胶苦啊,胶价还低,我老了也干不动了索性等死,活一天是一天……”老人说着说着,眼眶就红了,看了楚芃麦一眼说,“咱们村的香香啊,好样的!”

“咱们把地租给他,什么也不干,一年能领一万多分红。平时还能给农场编箩筐换钱,他卖给游客什么价,就给我们什么价,以前哪有这么好的事。人老了,倒是过上好日子了。”

到隔壁村寨,这些人不熟悉楚芃麦,夸起人来反倒更加直白。

“……隔壁农场老板大气,直接和冷链公司合作在我们这盖冷库,咱们寨子现在都计划改种龙宫果和释迦果,直接在网上卖,可比以前种菠萝芒果赚得多得多,真是谢谢他嘞!”地里的妇人背着孩子语气轻快地说。

“……农场好啊!咱们这人气都旺了,以前哪有这么多游客?我家竹楼收拾出来做民宿,一年到头生意不断,今年都能买车了。”门口洗菜的奶奶笑眯眯地说。

“……我女儿也准备回来了。外面打拼辛苦,以前要不是没办法,谁愿意出去?现在老家工作机会也不少,自己种地也能过得不错。实在不行她还能去农场干活,你说是不是?”乡镇上的货车司机眼里透着和亲人团聚的向往。

导演对自己今天录到的素材很满意,有噱头有刺激而传奇的暴富之路,还有足够多煽情的内容,完美。

准备上车离开,他转头一看就见楚芃麦还在发呆,无语地问:“小楚,你在想什么?我们要走了。”

楚芃麦摸摸自己的脑袋,恍然大悟地说:“我在想,我努努力好像也可以成为一个大人物呢。”

导演:…………

……

节目组离开后,农场在袁书艺的主持下召开了一次核心员工会议。

游客离场后,袁书艺站在农场的大舞台上十分骄傲地说:“我们农场现在今非昔比,以前顾客买到品质差的水果,都归结为我们农场的品控不行。但现在,他们的第一反应都是买到假货了,猫猫头农场的水果怎么可能不行!这说明什么?”

小马扎上,有点困倦的楚芃麦回答:“说明我们农场的客服会轻松不少。”

袁书艺翻了个白眼:“说明我们农场的品牌彻底做起来了!就像著名的佳沛、怡颗莓、新奇士……古都华一样,顾客对于我们农场水果的品质有极高的认可度。”

“我认为时机已经成熟,我们完全可以效仿国外精品农场,转做高价礼盒,走高端路线……这样,我们的利润可以是现在的五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