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十五章 小作文与参谋(第2/3页)
“玩顿首曰:‘臣知之矣,当铸铁证以塞悠悠之口。’”
“帝拊掌曰:‘空谈终逊目击,虚言不敌手触。’”
“玩稽首再拜,趋退。”
小作文之所以是小作文,在于它的情节是虚构的。君臣之间有没有这么一番对话不重要,重要的是小故事本身传达的理念。
“行,就这么写。第一篇置于何目?”邵勋问道。
山宜男看了他一眼,一本正经道:“‘铜臭’目。”
邵勋轻拍了一下案几。
山宜男一点不怕,低头笑道:“置于‘货殖’目下。”
“你竟与我玩笑?”邵勋愕然。
山宜男惊讶地看着他。
“你竟与我玩笑?”邵勋笑了。
山宜男有些不自然地低下了头。
邵勋看着他,声音放缓,道:“这样也好,这样才好。你本该如此。天塌下来有男人扛着,你每天多笑笑就好了。”
山宜男有些赧然,转移话题道:“陛下若将此篇放出,为人传阅,怕是引起非议。”
“非议?”邵勋摇头道:“崇有、贵无两派争得口水都干了,有‘非议’才好呢。让他们将煅烧草木灰再凝出晶石之事日夜琢磨、反复推敲,久而久之,其义自见。真的假不了,假的真不了。”
说完又问道:“你谈过玄吗?”
山宜男嗯了一声。
“你信哪个?”
“以前信‘以无为本’、‘崇本息末’。自从——”她用复杂的眼神看了眼邵勋,道:“自从北地一统之后,国事日蹙,便有所动摇。及至寿春、荆州几番大战,我便不信‘贵无’了。”
“完全不信?”
山宜男皱了下眉,道:“有些还是有道理的。”
邵勋点了点头,崇有、贵无这两种哲学都有缺陷,都有难以自圆其说的地方。
让他来说的话,更倾向于崇有,更准确的说,统治者都喜欢崇有。
当然,崇有理论也需要改造,这是他接下来会做的事情。
至于为何不独创一套哲学理论,一是因为没那个能力,二是因为现有理论争论几十年了,有流量、有热度,更能把所有人都卷进去。
山宜男信崇有不奇怪,因为她真的在事实上管理了国家好几年。
“再说方才之事。”邵勋说道:“你秉政江南时,为何不关心钱粮?”
“关心亦无用。”山宜男说道:“每一匹布、每一斗粮,皆需豪族首肯,方能入库。”
“那你可曾有过想法?”
“有。”
“说来听听。”
“贩运蕉葛、升越、藤纸及南海奇物至北地,换回马匹。”山宜男说道:“另外便是置侨郡检户了,此事烦难,幸丞相支持,故小有所成。”
“听闻你发号施令时很凶?”
山宜男白了他一眼,不想回答。
邵勋轻轻一笑,道:“方才筹谋许久,想出一法,乃令少府至交州置苑囿。不知交州民情如何。”
“陶士衡至交州后,上疏奏报林邑国屡次侵境。他在日南太守任上就挫败了一次贼人攻势。升任交州刺史后,更大破林邑一次。然两次胜利皆未令敌伤筋动骨,林邑国早晚还会来。妾览奏疏时,亦不觉皱眉,然北方大军压境,不克分身,故令陶士衡镇之以静,抚绥为主。”山宜男说道:“建邺城破前,陶士衡病逝,彼时交州无主,南北断了音讯,妾也顾不上。”
“荆州军万人南下,交州诸郡闻风而降。”邵勋说道:“朕本以为万事无忧,听你这么一说,林邑小国一直觊觎交州诸郡,诚为可虑之事。”
“林邑国小力弱,兵不多的。只是,大梁能派过去的兵更少,更受不了其湿热。”山宜男说道:“若至交州北部诸郡开苑囿,通以货殖,或为一法。天下攘攘,皆为利往,货殖若有巨利,去的人便多了。久而久之,或可足食足兵,再不惧那林邑。然则——”
“什么?”
“交州与广州陆路山高林密,士民多走海路。若交州富强,陆路又不通,或滋生野心,不可不防。”山宜男继续说道。
邵勋用赞许的眼神看向女人。
她若是男的,保不齐便幽禁起来了。好在一山不容二虎,但是一公一母。
唉,比庾文君聪明多了,而且是真的执掌过国家,不是庾文君那种不怎么管事的临时监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