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九章 纵横江北(第3/3页)

瓜步是一个渡口,旁边有山,即瓜步山。

正月初九,仆固忠臣登上了瓜步山,隔江望向建邺。

他手头就只有一千六七百骑、三千八百匹马,已然深入敌后很远。

对岸是晋国都城,东北方据说有一个叫苏峻的将领统率的军队,背后还有堂邑太守陈严的郡兵,西边其实也有忠于晋国的地方豪族。

他这一千多人,可谓身陷重围。

但打了这么久,他也回过味来了。晋军似乎就那样,据城而守的本事是有的,出城野战的能力则很欠缺。

有本事来打我!

“寻找船只,先渡几十人过江。”仆固忠臣下令道。

众人都大张着嘴巴,吃惊地看向他。

到底是不是同一拨人在问?

实在无奈了,有五六个人就晋的称呼连续说了十几章,怎么这么执着?

我上一卷写“吴兵”、“吴地”、“东吴”,又很多人问,说这明明是晋啊,你写吴干嘛?

后来基本不写“吴兵”,不写“吴地”,尽量用“东晋”、“建邺”、“晋兵”称呼,还有人不满意。

到底怎么称呼?给个准数?

是用我最开始的“吴地”、“吴兵”,还是“东晋”、“晋兵”?

我个人属意北朝官方称“吴地”、“东吴”。

北朝官员、军将公开场合偶尔称“东晋”,大部分时候称“吴”,私下里闲聊多数时候称“东晋”,内心戏全称呼“东晋”。

老百姓无论公开还是私下里都称“东晋”。

旁白用“东晋”。

这样比较合理。

如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