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二章 闲人们(第2/3页)

邵勋身侧另一人则是李寿之妻阎氏,这会低着头,任由一边长发落下,遮住了半边脸。

为邵勋斟酒时,总是下意识侧着身子,将手抬得很高,不想让人看到她的样子。

邵勋志得意满地扫视一圈,然后伸手一指,看向石弘,道:“大雅,何时从竟陵回来的?”

“入夏后就回来了。”石弘说道。

“唔,夏天太热了,可是不习惯?”邵勋问道。

“盛夏之时,浑身难受,再留下去怕是难以保命,于是带着家人北返了。”

“庄园怎么样了?”

“人手不足。”

“有多少人了?”

“本有二百三十余家,今夏一场大疫,死得不足二百家。”石弘说道:“入秋后买了五十秦州胡,昨日收到书信,新买的奴婢死了五人,逃走三人。”

“逃得不多嘛。”邵勋笑道。

石弘亦苦笑,道:“他们无处可逃。追捕就不说了,茫茫大泽,纵然没饿死,也病死了。还不如留在庄园中呢,至少有个遮风挡雨的地方,也不用喝生水暴毙。”

“哦?现在都喝热水了吗?”邵勋惊喜道。

“我家是喝的。”石弘说道:“人少地多,外间到处是芦苇、荒草,采伐回来能用很久,烧水不难。就是有些人图省事,不愿烧水,死过两个人后就老实了。”

“怎么死的?”

“腹部鼓胀,看《风土病》所述,应是水蛊病了。”

邵勋、石弘二人一问一答,问的人津津有味,答的人叙述很详细,再看看场中奋力舞动长裙的舞姬以及欢快的音乐,这俩人属实有点毛病。

“善哉!”邵勋一拍大腿,赞道:“大雅你让我刮目相看,真的用心。”

一旁的李氏轻呼一声,眼中已隐有泪珠,因为邵勋拍错了,拍的是她的大腿。

说完,举起酒杯,扫视场中一圈,道:“石大雅治产业有方,共饮此杯。”

众人纷纷举起酒杯,一饮而尽。

石弘放下酒杯,轻轻擦拭了下嘴角的残酒,脸色红润无比,眼神更是复杂难明。

天子夸赞他了。

但他需要天子夸赞么?其间滋味,委实一言难尽。

邵勋放下酒杯后,道:“你等治产业,便要这般用心。《风土病》该抄录抄录,能买到的话直接买就是。今年襄阳书局也开办了,应有此书售卖。买回家之后,好好参详,不知道能少死多少人、又省下多少钱。”

“陛下所言甚是。”华迎之出言附和道:“仆在华容县置一庄宅,自平原募民五百家南下。若非《风土病》一书对照,很多病完全就没头绪,更不知如何预防。陛下编得此书,活民无数,便是百千世之后,万民仍会颂扬此功德。”

“过矣,过矣。”邵勋哈哈大笑,道:“《风土病》能成书,乃集众人之力,朕只是力推此事罢了。”

话虽这么说,他仍然很高兴。

《风土病》有序。序言中着重提及了邵勋的功劳,甚至将他放在了首功的位置上,足足写了好几页。

少府有令,各书局刊印时万万不能省掉序言。

“卿家庄宅以何为业?”邵勋又问道。

问话之时,手在桌案下边轻轻抚摸了下李氏的大腿,以表歉意。

不过李氏却轻呼一声,微微颤抖了一下。

幸好桌案上铺着一层及地花罽,别人看不见下面的动作,不然李氏怕是要羞愤得哭出来。

“沤藤造纸。”华迎之说道。

邵勋点了点头,这是当下的新兴前沿产业,需求大、来钱快。

“没有种地。”邵勋又问道。

“种了。”华迎之道:“但没多种,够自家庄园上下啖食足矣。仆在河内郡请了些会种稻的老农南下,华容地甚肥,尤宜稻,亩收倍于河北。”

“不错。”邵勋说道:“种地、造纸之余,又做些甚事?”

华迎之闻言有些不好意思,道:“仆不通儒,玄学亦了了,却好些不务正业之事。”

“说来听听。”邵勋拍了拍阎氏的腿,示意她斟酒。

阎氏沉默。

邵勋凑了过去,轻声道:“你夫君……”

阎氏扭过头去,素手轻抬,为邵勋斟了半杯葡萄美酒。

那边华迎之已然开始说了:“仆近日钻研《九章算术注》第十篇《重差》,愈嚼愈有滋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