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十六章 期望(第2/3页)

“岂不闻荆州可种茶?”

“或还有药材。贝母、栀子、桔皮、石龙芮等,荆州便不少。”

邵勋在一旁听得笑了,道:“看看。朕方才不提这个话头,你等便什么话都没有。”

众人皆笑。

“经学传家,固然尊荣。”邵勋说道:“然江南蛮夷极多,情势复杂。若不养得数百上千兵,如何自存?卿等家族去了南方,诸多器物仍需自北地采买,没有生财之道断然是不行的。一族之中,有人治学,有人行田,有人做官,有人货殖,方为正理。”

“清谈清谈,少谈些神鬼志怪、尸解成仙、服散纵酒,多谈谈生财之道,有何不可?从今往后,朕要看到清谈聚会多谈及此事。读书、治产业乃至编曲、乐舞、算术、机巧都可以,这些都是正经之事。神怪之说,朕不喜。炼丹成仙,朕亦不喜。卿等记住了。”

“是。”众人纷纷应道。

“这样就对了嘛。”邵勋脸色一转,笑道:“放心。朕在北地度田,大置府兵。二十年后,府兵日众,算上胡人酋帅、朝廷官员乃至豪族大贾,能买得起江南庄园物产之人不下二百万。有这二百万人,买卖大可做得。”

“或曰江南人少,产不了那许多。那就想想办法,本来十个人才能办成的事,能不能五个人甚至三个人就办成?昔年这金谷园,水碓数十,全力开动之时,舂米磨面之声远近可闻。你等可从此着手,若不会,可从别家求得,花钱就是了。或者有点志气,让自家不出仕的子侄专研此物,不求人。”

“我闻北地士家之中,有很多人从生到死,既没当过官,又没授过徒,然衣食无忧,一生潇洒。这样的日子有甚意思?不如研究些机巧之物,多为家族赚取钱财。就算做不了这些事,编些乐舞广为传播,也是有益于天下的。”

“朕都不担心你们富可敌国,你们自己忧心什么?让天下百姓能用上更好、更便宜的布,吃到以往没有机会享用的吃食,寒冬有绵衣、夏日有凉衫,生病了有廉价之药材,死后有更好的棺木,让天下财富日多一日,岂不美哉?”

“若有人还能就此著书立说,谈论生财之道,或机巧之物的制作,乃至算术、乐曲、舞艺、风物、地理等,朕来为其扬名,立授清贵之职,子孙门荫入仕,绝不食言。”

“诚然,士农工商,皆国之石民也。话虽如此,然工、商之人难矣,盖因其或收入微薄,为生计奔波,或官面上无人,战战兢兢。可若由士人行工、商之事,则无往不利。其间或有弊端,但朕不在乎,利大于弊即可。”

“今日言尽于此,下次再与卿等清谈。”

说罢,让人上些茶点。

王衍则拍了拍手。片刻之后,一队婀娜多姿的舞姬入内。

这个时候,冀州刺史王玄的僚佐王徽凑了过来,轻声道:“陛下,领舞者乃——”

“罢了。”邵勋摆了摆手,道:“朕不好此道。”

小样,拿女人腐蚀我?研究过九品选妃法么?

王徽愣了一下,又道:“是,仆孟浪了。”

“汝为白身?”邵勋问道。

“是。”王徽说道:“家父乃前荆州刺史,丞相是我从父。”

“哦,王平子(王澄)的儿子。”邵勋看了他一眼,道:“令尊在琅琊做甚?”

“悠游山水,寄托幽情。”王徽说道。

“平子之能,我素知之。”邵勋说道:“琅琊老宅那边还需要他,留在家中甚好。”

王徽尴尬一笑。

“你之前在哪。”

“去了冀州,跟在眉子身边做事,整理度田籍簿。”

“下半年冀州又度田了,你还去吗?”

“眉子若忙不过来,自是要去当僚属的。”王徽小心翼翼地说道,脸上还带着几分若有若无的期待与渴求。

邵勋却没说什么,只点了点头。

一曲舞罢,众人看了看邵勋,见他没起话头的意思,稍稍放松了些。

王衍察言观色,于是聊起了京中有人写“段子集”的事情。

这个还是很有话题性的,众人很感兴趣。

邵勋则招了招手,让桓温坐到他身旁,说道:“元子,何日去南阳?”

“臣这几日便去。”桓温低眉顺眼地说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