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七十二章 上郡(第6/7页)

刘粲战不利,焚烧辎重撤退。

拓跋鲜卑追击,杀匈奴将刘儒、刘丰、简令、张平、邢延等人,一连追杀数百里。

刘琨请拓跋猗卢继续进攻,最好灭掉匈奴。

猗卢没答应,只对刘琨说,我来晚了,致使你父母被杀,心里有愧。

长途远征,又打了这么多仗,兵士疲惫,马匹多有损耗,他要撤军了。

临走之前,给刘琨送了一千多匹马、牛羊各千余、一百车辎重,并留二将各领少许兵马,帮刘琨稳住局面。

晋阳稳定后,他们再走。

当年九月,晋怀帝司马炽被俘,拓跋猗卢一听,劝刘琨自晋阳出师,司马邺小朝廷自长安出蒲津,拓跋鲜卑出十万骑南下西河,大家会师平阳,攻灭刘聪,解救天子。

但长安小朝廷和刘琨都没兴趣,也没那个实力打匈奴,于是无疾而终。

313年,王浚重金贿赂拓跋猗卢,并传檄慕容鲜卑,三家一起打段部鲜卑。

猗卢收了钱,但这个时候他亲率主力到了陉北,打算和刘琨一起攻打石勒,无法分身,于是派儿子六修自代郡出兵,汇合王浚部,结果被段疾陆眷击败。

当然,攻打石勒的计划没能实施,因为刘聪又出兵了。

双方在蓝谷大战,匈奴兵败,拓跋普根率一路偏师沿着黄河南下,一直攻到蒲子,离平阳已是不远,粮尽退兵。

从这一年冬天开始,拓跋猗卢修建平城、新平城,命儿子六修镇守,以为南都。

仔细分析一下,可能从这一刻开始,拓跋猗卢心中才萌生了“南图”的念头。

在此之前,简直他妈的“大晋忠良”,四处救火,打完仗就撤军,规矩得很。

甚至听闻天子被俘后,想灭了匈奴解救天子。

但或许也正是多次南下,更多了解了中原内情,再加上刘琨实在不像样,弱鸡一般,让拓跋猗卢觉得中原无人,有点想法了。

但他终究是老派人物,思想钢印一时半会解除不了。

此后三年,他基本不出兵了,既不打匈奴,也不打石勒,代国处于和平状态。

只有314年,刘琨请猗卢出兵攻匈奴,相约平阳会师,猗卢也同意了。

但此时石勒攻占幽州,代国境内有一万余落羯人准备响应石勒,猗卢尽杀之,随后攻打匈奴的计划便被放弃。

猗卢从此在盛乐享乐,直到他想废长立幼,传位给小儿子为止——长子六修以下犯上,把猗卢噶了。

但拓跋六修也镇不住局面,很快被拓跋猗迤长子普根击杀。

普根继位,一年就死,死因不详。

普根死后,还是孩童的儿子始生继位,很快暴毙。

从拓跋六修动手开始,拓跋鲜卑就经历了两轮内战,即猗卢、六修父子大战,以及普根、六修之间的堂兄弟内战。

这两场内战夹带着新人、旧人之争,死伤、逃亡者甚众。

始生死后,拓跋弗之子拓跋郁律在旧人的力推下就任大单于,并通过大败铁弗匈奴立威,稳固了地位。

与拓跋猗卢只是萌生念头相比,拓跋郁律很明确提出了“南图”的计划。

但他继承的是一个经历了两场内战的拓跋鲜卑,国力受损严重。

321年,他发起了一次试探性南侵,在离石为石赵击败——兵力不详、将领不详,资治通鉴没采信,因为只有石勒载记有,我个人认为是存在这一场战斗的。

当年年底,祁氏(拓跋猗迤之妻,出身东部乌桓)发动政变,杀郁律及诸部大人五十余。

这是一次非常严重的事件。

不但郁律死了,还死了五十多个部落首领,他们都是郁律铁杆,不知道在哪里被一网打尽。

祁氏随后扶次子、普根的弟弟贺傉上位。

但贺傉根本没法服众,诸部离心离德,压根不听他的。

由此可见,祁氏母子这次政变并未得到大多数人支持。

很快,贺傉在盛乐待不下去了,因为各部大人根本不听他调遣,还在策划搞死他的阴谋,于是前去东木根山筑城,作为新的都城。

为何没去南都平城呢?因为担心石勒打过来,而诸部不支持他,直接被借刀杀人。

就这样过了几年,拓跋贺傉日夜担心有人造反,并把东木根山城修得十分险要,最终在325年忧惧而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