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六十一章 微妙的关系(第3/5页)
这就是王夫人、什翼犍母子抵达善无时见到的震撼人心的一幕。
金正是真的无所畏惧,性子起来,连正在拉拢的拓跋十姓部落都敢打——准确地说,谁挡了他的路就打谁。
善无城南,刘闰中警惕地将羯人骑兵聚集起来,远远看着代国这帮人。
王氏脸色一度有些涨红。
片刻之后,她暗暗告诫自己要忍,这才压下火气。
同时下意识看了下聚拢在她身侧的将官们,暗暗检讨:今天又没控制好脾气,要改。
“窦将军,遣人去一下伊娄部驻地,告诉伊娄赀,这是最后一次机会,若不降,晋国大都督金正就会将所有武士都压上去。”王氏说道。
窦勤应了一声,唤来几名亲信,着其立刻传话。
其实,伊娄部很愿意降,拖延到现在,也差不多了。
吩咐完这边,王氏又喊来王昌,让他亲自去一趟金正营中,送些牛羊劳军。
王昌领命而去。
带队穿过善无城南的旷野时,他下意识看向刘闰中部数千骑。
他们远远牵马站着,面朝己方,显然有所防备。
王昌暗暗叹气,好好的盟友,怎么成这副样子了?
不知道长孙辅相那边如何了。
他只带了数百亲随,向北翻越古长城,进入沃水一带,有窦于真相助,招抚不成问题。但问题是他们还想去盐池、参合陉一带,招降在那边放牧的部落。
甚至于,走得更远,继续向西招抚,直至盛乐……
第二次集中解答一些问题(非对线)
题目都得先叠个甲。
今天正好有空,就写下最近几个月我看书评区和章评区看到的问题——书评区看得少,章评多一些。
(1)有人说改来改去都是皇权框架
我:“……”
这个年代,你还想搞民主代议制吗?时人认可你吗?
欧洲王冠大面积落地是什么年代?
我国结束帝制又是什么年代?
说白了,你搞代议制身死国灭,一点不夸张,就连心腹学生、妻子儿女都会反对你,认为你“老糊涂了”,不排除让你体面地死。
另外多说一句,两晋时期的皇帝权力没那么大。
从制度上来说,不如隋唐,更不如两宋,远逊明清——整个是一个集权的过程,同时也是社会原子化的过程。
(2)社会能发展到什么程度
这个就说来话长了,而且很可能让你们失望。
人的生命是有限的。
很多政策其实不是几年内就能看出效果的——事实上,我怀疑有些读者连几年都觉得太长了,必须立竿见影见到效果。
而且,执行政策也需要外部环境、执行团队、运行所需的资源。
晋末有几个难点呢?
其一,灾疫就远比历朝历代严重。
之前看过几篇论文,汉末、三国就很严重了,西晋更加严重。而汉末三国灾疫的严重程度也是远超之前乃至之后唐宋元明清。
这是独一份。
我前文写到河北三年大水、一年瘟疫,很多读者不爱看,看得出来,很多人那时候弃书了,觉得不够爽、太虐。
但怎么办?这么严重的灾害,充斥于史料中,人口锐减,且时间长达四年,我不可能不写,这是题材带来的DEBUFF,绕不过去。
其二,胡人问题。
北方各个地区加起来已经数百万胡人,可能占汉人数量的五分之一,历史上从未出现过这种情况,即便是有大量胡人入境的唐朝都没有这个比例。
从评论来看,很多人不想看与胡人打交道的章节。
但这是汉末以来三大痼疾之一,应该是全书的重点,我也不可能绕过,更没法绕过。
题材问题。
其三,士族问题。
这个书里说得太多了,我不展开论述,总之就是一点,他们掌握的资源很多,你要办什么事,必须取得他们同意,无论是嘴炮说服、武力威胁还是威逼利诱,总之要他们配合。
就这一点,就注定这个年代的皇帝在很多人眼里是“憋屈”的,因为不够爽,不够唯我独尊,不够霸气。
这也是题材带来的DEBUFF。
综合这几点,内外部环境是非常严峻的。
在我最初的推演中,全部度田都完不成,大概率和史上另一位战神刘裕一样,草草结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