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七十章 新战术(第3/5页)

邵勋已经稳住了心神,看了眼王秉,作色道:“你们啊!知不知道,这是要害世子啊!”

王秉连忙辩解:“我等皆对天发誓,愿奉世子为主,人所共见。”

“你们发誓?”邵勋冷笑一声,诘问道:“范县那些兵马的老底子,我又不是不知道。东海王国军还剩几人?”

“三千上下。”

“最可靠的,就只有这三千人罢了。”邵勋说道:“剩下的兵,要么出身乞活军,要么来自豫、兖二州。我就问你?乞活军听话吗?”

王秉不语。

“豫、兖二州之兵,有些是司徒生前招募的,有些是二州士族豪强部曲,我再问你,他们听话吗?”

王秉招架不住,强辩道:“我等以军法约束许久,自然听话。”

“别这么自信!”邵勋拿手指点了点王秉的胸膛,毫不客气地问道:“张方怎么死的?”

张方当然是被郅辅杀的,这还用问?王秉刚要说什么,又止住了。

郅辅为什么能杀张方?且杀完人后,还能大摇大摆离开?如入无人之境?

这个问题很值得深思,它和你的根基息息相关。

“看来你心中已经有些明白了。”邵勋拍了拍他的肩膀,道:“先和我回趟洛阳,见一见王妃和世子再说。就算要带世子回去,也不是这么个带法。”

“也好。”王秉点了点头,应道。

此番西来,本来就要面见王妃和世子。若非遇到战乱,这会他已经到了。

了却心头一桩大事后,他又问道:“君侯这是大破贼军,收复了陈留?”

“谈不上大破。”邵勋摇了摇头,突然问道:“你认不认识王幽州?”

“王浚?”王秉摇了摇头,道:“素无来往。”

说完,又补充了一句:“此人心高气傲,目无余子。君侯又大大得罪过他,怕是不会有好脸色。”

邵勋暗暗皱眉。当年长安一役,遗祸至今啊。

不过他很快就调整好了心态,若无那一次抢来的马匹,这次就不可能一人双马,截住王桑所部。

这批鲜卑马,虽然都渐渐老迈不堪,无法再作为战马冲阵了,但依然在他的军事体系中发挥着关键作用。

有利就有弊,世间哪有光拿好处不付出代价的事情呢?

男子汉大丈夫,也不应处处投机取巧。

石勒的新战术,他再想想别的办法对付,活人还能让尿憋死?

三十日,大军启程开往荥阳,阻吓敌军的同时,顺道经虎牢关入洛阳。

草原、中原兵制

首先讲一点:一般而言,只有中原养兵,草原不养兵。

关于这一点,我记得前面有个单章提到过了,怎么现在还有人问?一会问石勒怎么这么多骑兵,一会又问匈奴怎养得起这么多兵?

说了等于白说。

我敢肯定,我这是第二次说了,后面还会有人问。

其实可以去看看我的上本书《晚唐浮生》,里面对草原的生活、组织及动员模式讲得很清楚,我觉得起点可能没有其他历史小说详细写过。

草原牧民平时有自己的生活,是“民”。

战时打仗,是“兵”。

平时没有维持成本,不需要养,知道吗?

马匹是他们生产生活的必备物资,家家户户都养,天天骑。

如果是没什么个人财产和人身自由的牧子,也会骑老爷的马,去帮老爷放牧。

实在不行,被征发了当步兵,这又不是没有过。

唐宋时奚人步兵就挺有名,战斗力不弱。

这种动员模式,好处是几乎没什么维持成本。

马:牧民自备。

武器:牧民自备。

就打仗的时候提供一下军粮。

军饷:没有。

而且,兵力来源也不只是自己国土范围内的。

举个例子。

唐末李克用在大同叛乱,被朝廷剿灭,父子北奔鞑靼。

后来黄巢攻入关中,李克用父子被赦免,参与平叛,于是从沙陀三部招募一万多人,由李友金带着送过来。

李克用还从阴山鞑靼、黑车子鞑靼、吐谷浑、回鹘等各种杂胡“招诱”三万多骑兵。

注意“招诱”这个词,史书上多次出现,本书也出现过。

字面理解即可。

就是招募、诱惑杂胡部落为你打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