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三章 整军(第3/4页)

“邵郎君,你不要像个护雏的老母鸡一样。”糜晃语重心长地说道:“难道你就一辈子当个督伯?我实话和你说,这也是不可能的。你总要升官,总要往前走的啊,不然被人随手捏死,你愿意吗?而且,中尉司马能替你挡灾,宜细思之啊。”

邵勋默然。

糜晃这是掏心窝子和他说话了,做到这一点不容易,反正他认识的士人中,只有糜晃能这么坦诚。

但他确实不愿放弃这些孩子们,如果能将他们都转为募兵,那就再好不过。只是,难度不小,操作起来很复杂。

这就是地位太低的坏处。

你的心血,别人能轻易夺走、毁掉。而且他还没对不起你,给你升官啊,这都不要?

“可有解法?”邵勋看着糜晃,诚恳地问道:“如果有,但讲无妨。哪怕需要杀什么人,都可以……”

糜晃心中一个激灵。

这个小郎君是真狠啊,司空都不敢杀司马乂,最多囚禁了事。

“我再想想。”糜晃皱了皱眉,道:“整军也没那么快。不过,你先跟我回一趟城,司空想见你。”

“为何见我?”

“谁让你杀孟超杀得那么荡气回肠?”糜晃笑了,说道:“司空现在就缺好刀,当好刀子吧,很多人想当刀子还没机会呢。如果事情办得漂亮,幢主是没问题的,中尉司马的希望也很大。”

“行。”邵勋应道。

糜晃刚转过身去,想了想后,犹豫再三道:“如果实在不行,整军的时候,我去争上一争。”

邵勋一听,大为感动。

糜晃说得含糊,但意思很明了。他可以放弃在幕府里升职,或者出任地方官的机会,与何伦、王秉争一争这支部队的主官。

此时并非文武殊途,事实上文官、武官没有明确的分野,糜晃都可以做。

“别那副表情了,兀自像个娘们,哈哈。”糜晃拍了拍邵勋的肩膀,说道:“我家门第不高,外放当不了什么大官。我想过这事,东海国中尉这个职务,也是可以争一争的。”

“督护有哪些竞争者?”邵勋沉声问道。

“幕府左司马、右司马、诸位参军事、上军将军、下军将军,都有可能。”糜晃说道:“其实,王导之类的高门子弟看不上东海中尉,也就刘洽、何伦、王秉之辈会与我竞争。”

“如何能压他们一头?”邵勋追问道。

“见机行事吧。”糜晃没有正面回答,只说道:“走吧,回洛阳。”

“好。”

诸州都督、刺史(一)

看到很多书友说太多司马,分不清。

还有人对此时的官职一头雾水,我发个单章,简单介绍下。

按州一个个来,时间是书中目前的晋惠帝太安二年(303)末。

(1)冀州:成都王司马颖。

晋惠帝元康九年(299)正月,冀州刺史、河间王司马颙改镇关中,成都王司马颖出任平北将军、都督邺城守事,寻加镇北大将军。

刺史为杨淮。

永康元年(300),司马颖官职如故,刺史换成了李毅。

永宁元年(301),司马颖起兵讨逆,拜大将军还镇。刺史还是李毅。

太安元年(302),没有变动,风平浪静。

太安二年(303),司马颖官职如故,刺史换成了后将军温羡。

至此,司马颖已上任五年。

(2)幽州:王浚。

永康元年(300),刘弘入为尚书,宁朔将军、都督幽州诸军事王浚上任。

刺史是谁无考,可能是王浚兼领。

永宁元年(301),没有变动。四月份,王浚进安北将军。

太安元年(302),都督王浚。

刺史石湛或石堪,不同史籍记载不同,我倾向于是石堪——大家知道这一阶段史书的问题了吧,错误茫茫多,前后矛盾的也很多。

太安二年(303),都督王浚。石堪“还大将军(司马颖)右司马”,和演接任刺史。

至此,王浚已上任四年。

(3)雍州:河间王司马颙。

元康九年(299)正月,司马颙离开邺城,改镇长安。

刺史无考,可能司马颙兼领。

永康元年(300),无变动。

永宁元年(301),无变动。四月份,司马颙加太尉。

太安元年(302),无变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