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75章(第7/9页)

汇率在变,物价也在变,两年时间,物价上涨244倍。

翻译同学没想过会赶上这么动荡的世界,仿佛一瞬间穿进了初中课本里说挑着两大担子钱去买一根油条的金粉时代,还有发了工资一定要赶紧跑到商店,赶紧把它换成东西,否则,下一秒,手里的钱可能就已经买不起了。

有愿意支付美元的好人,他腰不酸了、腿不疼了、刚才被坦克颠的半死不活的另半拉灵魂,在听到报酬的时候,已经自动回到体内。

圣彼得堡比莫斯科更靠近欧洲,路人的气质和打扮也更时髦一些。

路边有一个小店,说小店也不确切,其实就是一楼的住户,打开了一扇窗户。

窗台上摆着刚烤好的面包、面饼、饼干棍,以及相配的黄油、芝士片和培根片,墙上挂的牌子上还写着茶和咖啡。

坐在窗口的是一个妇人,大概五十岁左右,头发梳得一丝不苟,坐姿也十分优雅端庄,身上没有珠宝,不过从衣服的图案和版型来看,应该是定制的衣服,能够有效的利用视觉差,修饰她的身材。

“她家肯定挺有钱的。”王雪娇小声嘀咕。

“对,”翻译压低声音:“权力也不小,一般人可弄不来那些东西。”

王雪娇点点头,她的八卦之心升起:“走,我请客,去她那买点东西。”

别看店小,东西真不少,窗口摆的是不值钱的面包和黄油,窗户里面有肉肠、酒精饮料等等更加高端的东西,在柜子下面的箱子露出一个小箱子,箱子看似朴实无华,只露出一个徽章和半个单词。

如果不是王雪娇去过古巴,也就当它是个朴素的货箱而已。

徽章和那半个单词,是古巴最大的国营雪茄厂的标志。

此时古巴和俄罗斯双双被美国制裁,古巴想卖,俄罗斯想买,都十分艰难。

翻译说得没错,这家店的店主,本事真不小啊。

唉,就是说,权势滔天的人,为什么不能把面包做得好吃一点呢??

面包这种东西,难道不是只要料放足,闭着眼睛做,都不会出错的吗?

翻译同学说俄罗斯人就喜欢吃这种粗糙寡淡的面包,中国人喜欢吃白白、软软还有点甜丝丝的面包,他们反而不喜欢吃。

好吧……一方水土养一方人,是我吃不惯。

王雪娇的表情落在老妇人眼中,老妇人忽然从柜台下面掏出一包榨菜片,还有一个玻璃瓶装的豆腐乳温柔地对王雪娇说了一句什么,翻译说:“她问你要不要,榨菜两万卢布,豆腐乳十万卢布。如果你们想吃粥的话,她也可以提供。”

这个品牌的榨菜片在国内最多卖五毛钱一包,出国一趟,变成五十块钱。

豆腐乳也是国内三块钱左右的品牌,变成两百多块钱。

就算张英山现在已经是不缺钱的第一先生,他还是为这个物价而震惊。

“物离乡贵,这个世道就是如此。”王雪娇对此看得很开,反正有美国佬付钱,她无所谓,“你们要吃吗?”

张英山无所谓,不过一转头,看到翻译同学的眼睛都快粘到豆腐乳上面了,但又不好意思应声,这个价格实在是太辣手了。

他便答道:“要。”

王雪娇便点了三人份的粥,买了一包榨菜,一瓶豆腐乳。

老妇人将三人请进屋,屋子意外的大,里面的装潢相当有品味,王雪娇觉得它不输贝尔蒙德欧罗巴大酒店的餐厅,厅里摆着五张圆形桌子,桌围雕刻着繁复的卷草纹,所有的椅子都是实木椅,结实而沉重,有厚实的靠背,椅背上雕着与桌围同款的卷草纹,有扶手,扶手上镶着红丝绒包着的软垫。

“嚯,这椅子……坐在上面喝粥感觉好对不起它啊,”王雪娇双手搭在扶手上,“众爱卿,有本启奏,无本退朝。”

“这把椅子担不起这么重的责任。”张英山笑道,“这种椅子像在御书房用的。”

“……你在暗示,坐在上面就应该写计划做总结?”

“差不多。”

王雪娇:“我计划吃一碗粥,配半块豆腐乳和三片榨菜,十片香肠,吃完了再做总结。”

粥煮好端上来了,翻译同学吃得十分沉醉,他说俄罗斯的都是牛奶粥,刚开始吃还行,吃几天就腻了,想吃皮蛋瘦肉粥、想吃鱼生粥、想吃艇仔粥,没有没有,统统没有,连想要白粥都不行,学校只有牛奶粥,不会专门为他煮一碗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