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4章(第3/6页)

“哦……”王雪娇充分理解国防科技的难度,动不动搞个十几二十年,那都算快的了。

那就只能想别的办法了……王雪娇想了想,又问:“能让大使馆偷偷的挖很深很深的地下掩体吗?万一贝尔格莱德打起来了,至少能在里面活一个月……不,最好挖一条出城的隧道……”

“你怎么了?”冯老不解,“大使馆撤离哪有这么鬼鬼祟祟溜走的?都要发正式通知。”

“不是溜走!”

王雪娇不知道该怎么说。

说她知道五年以后会发生什么?

冯老只会觉得她在危险环境里待久了,脑子已经不正常了,变成末日生存狂。

她努力憋出一个理由:“萨拉热窝,也就是一瞬间就被围上啦,一围围到现在,巴尔干火药桶,谁知道贝尔格莱德什么时候就炸了呢?有备无患嘛,反正美国又没有象样的钻地弹……”

2025年水平的钻地弹钻了半天,伊朗的地下核设施也就是个“衣角微脏”的水平。

王雪娇相信,从现在开始着手建设,以中国基建的水平,五年之内绝对能搞出一个比伊朗地下核设施更安全的地下掩体。

“反正,不就是挖个大坑嘛……要不,我出钱,行了吧!”王雪娇非常豪横。

冯老见她如此不依不饶,耐心解释:“这项工程不是小动静,没有你想得那么简单,我需要有足够的依据拿出来,说服外交那边增加项目,不是钱不钱的问题。”

“……萨拉热窝这么惨,还不能当依据吗?眼看着塞族、克族、穆族谁都不服谁,您不会觉得巴尔干半岛的事真能体面的完结吧!”王雪娇说话的语气已经很不客气了,一点都不像对顶头上司的态度。

冯老对王雪娇的本性有非常清晰的认识,也不计较她的语气,只是告诉她:“除非你有证据证明,战争会扩大,或者证明贝尔格莱德会遭到袭击,否则,我确实无法说服他们。”

开工就要钱,大使馆翻新的钱只能是国家出,如果没有十足的理由,这笔钱批不下来。

至于王雪娇说她可以出钱,动机是好的,然而,那更是不可能。

她的众多身份:大毒枭、金三角割据势力猛虎帮帮主、海地前总统、大地母神地上代行者……随便哪一个拿出来当出钱者的身份,一旦被曝光出来,都很尴尬。

见冯老问她要证据,王雪娇很惆怅,她哪来的证据。

波黑战争在1995年12月就结束了,导致中国驻南联盟大使馆被炸的科索沃危机要等到1999年3月……

中间是所谓的“和平时期”,其实也就是大家装填弹药的时候,可是她拿不到证据。

从科索沃战争开打,到大使馆被炸,也就过了两个月。

两个月!

够干什么的!

普通人家做个粗装修都不够,别说做一个能防导弹的地道了。

王雪娇实在没办法,只能一哭二闹三上吊:“这还需要证据吗!巴尔干火药桶在一战之前就已经蓄势待发了,根本就没有停过啊,要不是有TITO,这边早就炸开花了……我就一句话,要是贝尔格莱德像东京一样,被李梅一把火烧了,或是像广岛长崎一样被核武器扫了,或者像萨拉热窝那样一直被围着……咱们的同志要怎么办?

我寻思着,我提的建议也不算过份啊,不就是加深地下掩体、多准备一些生存资源,不要让同志们落在绝境里吗?

打仗这种事情,哪有那么多说理的时候,有备无患……要不,我在隔壁买套房子,偷偷把地下挖通,让同志们到时候过来躲躲?”

王雪娇的语气非常坚决,冯老也没多想,只是觉得她可能是听说了太多萨拉热窝的围城惨状,所以有点焦虑。

不过,经过了这么多事情,冯老甚至也有点相信,王雪娇对于危险是不是有天然的感应。

在战争年代,很多领导人就有这种感知危险的能力,比如某位领导,带着部队在山上休息,睡到半夜,他忽然醒了,怎么都觉得这里不对劲,在没有任何证据的情况下,招呼大家起身离开。

队伍离开后十几分钟,荷枪实弹的敌人大部队就刚巧路过。

唯一的问题是,王雪娇不是领导,领导没有任何证据,就可以下达命令,王雪娇不能下命令,只能为决策提供依据,是不是真的要执行,那不是她能决定的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