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5章(第5/9页)

何况得到化合物的道路又不止一种,就算有懂行的人说这么操作似乎不对,何教授也可以嘲笑他的无知浅薄。

要做出新东西真挺不容易,何教授没日没夜地干了大半个月,眼圈都黑了,有时候,实在卡瓶颈卡得太厉害了,他就会去看看旁边种双孢菇的农学家。

农户那边没有问题,他们都很听话,让干啥,就干啥。

问题是他的学生。

这位教授同志现在专研菌菇,以前是琢磨其他东西的。

现在,他曾经的学生从本科升到了硕士、博士,各自出了“不结果的番茄、不抗病的土豆、个子特别高的抗风抗倒伏水稻、只长叶子不结棒子的玉米”。

还有一位绝妙的神人,种的大豆苗期二十天就开始黄化,叶子变黄,代表着植株死亡。

为了毕业,他写的论文是:本课题对寻找叶绿素合成关键基因,在光合作用的人工控制有重大意义……

虽然,这些神人的本硕专业未必相关,但是,他们的硕士、博士导师看到各位“门内诸神”的科研成果,怎么着都得要问一句“你本科导师是谁?”

这些学子们,在学术界对他毫无威胁,但在教育界让他身败名裂!

何教授心有戚戚:“那个大豆苗黄化的后面有进度吗?是不是在不遮光的情况下能生出韭黄?我还挺喜欢吃。”

“你这个思路……特别啊!”菌菇专家抚掌大笑,继而又变成苦笑:“有时候真羡慕他们的才华,随手就能做出我弄不出来的东西……就是不能复刻。”

当第一茬蘑菇全部种出来的时候,何教授还没弄出新配方。

这不能怪何教授太慢,都怪蘑菇长得太快。

第一批种蘑菇积极份子是不想沾染贩毒业务的女人们,她们凑钱雇车去市里卖,刚开始没人买,她们叫卖了半天,只有围观的路人,没有付钱的客人

并不是所有人都有电视剧里那样的好运气,可以刚好遇到识货的客人,一次全买走。

她们站了一整天,一无所获,怏怏地回来。

见她们装满了一车蘑菇过去,到下午又装满了一车蘑菇回来,村里其他没种蘑菇的人都在嘲笑她们:

“哎~没有挣大钱的命,就不要想那些事,现在把男人撞命钱都赔进去了吧。”

“她们那些女子,心太高,连男人都挣不着钱,她们还想挣?”

“幸好我没种,不然,现在赔得哭死。”

卡车司机是镇上的,他回来以后,也把女人们种的菇一斤都没有卖出去的事情向周围人广播。

镇上人的态度跟村里人也差不多:这种没见过的东西,还卖这么贵,谁要买啊。

本来有几户见着出菇了,也犹犹豫豫地向菌菇教授打听具体要多少投入多少钱,大概多久能见着回头钱。

结果现在一看是这结果,立马跟教授说不干了不干了。

菌菇教授很难过,不过他也没办法,他只管解决技术问题,又不管销售。

以前都是何教授来找他抒发心中郁闷,现在轮到他去找何教授了,偏偏何教授还在实验室里,没空出来理他,更郁闷了。

邪恶“拿摩温”王雪娇正好来看看何教授的进度,看见菌菇教授哀怨地走出来,便问道:“怎么了?蘑菇都变成人跑了吗?”

教授苦笑一声:“要是那样就好咯……”

没有何教授当倾听者,王雪娇也一样,他把事情告诉王雪娇,王雪娇眨巴眨巴眼睛:“不能吧……是不是卖的太贵了?”

“不会,我们测算过的。”

王雪娇想了想:“可能,是吴忠市的消费能力不太行?要不,去银川?反正就两百公里,早点出发,一脚油门就过去了。”

菌菇教授干笑几声:“你这一脚,挺用力啊。”

现在宁夏整个的交通都一言难尽,首府银川在自治区内的地位,绝对比绿藤在汉东省的地位高,然而,就是这么一个首府,城市里的地面甚至不是沥青的,而是炼油厂出品的多蜡重油铺成。

别的地方,那就是砂砾和灰土。

早上六点从银川出发,下午四点到同心县城。

两百公里,要走十个小时,人坐在车上,微信步数能颠出三万步来。

王雪娇当时从银川过来的时候,躺在张英山的腿上睡着了,下车时也没看时间,对她来说,确实就是“一脚油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