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7章(第8/9页)

他们是慕名而来,想吃这家的椒麻鸡,不幸的是,最后一只鸡被王雪娇买走了。

老板说:“你们可以明天再来吃,早点来。”

“明天我们就要走了,回喀什。”

老板嘿嘿一笑,摆摆手:“走不了~路都没有通。”

“嘿嘿,你不知道,有一个领导也被堵在这里了,他急着回去,今天晚上连夜干,到明天下午,路肯定就通了。”

老板“噢”了一声:“很好啊,要是路再不通,我的鸡都不够卖了。”

那些人又遗憾地看了一眼空空的铝制方形盆子,那里曾经有堆积如山的椒麻鸡,现在只剩了一点汁在盆底。

“要是不嫌弃的话,可以来尝尝我的,我就一个人,吃不完。”王雪娇热心开口。

这边少数民族都很好客,不认识的陌生人也能去婚礼上凑热闹,路过牧民家,向主人讨一杯茶水,主人就请人进家吃顿饭都是很正常的事情。

那三个人完全没推辞,就在王雪娇身边坐下了。

王雪娇也不是瞎客气,她把过油肉拌面吃完了,馕坑肉只吃了一半,椒麻鸡吃了一条腿,一对翅膀,确实还剩了好多……她已经有点吃不下了。

他们点了拉条子,然后与王雪娇攀谈起来,王雪娇得知他们是喀什一个机关的工作人员,出来陪领导出差。

领导随便吃了一点东西,就把自己关在屋子里面写报告,他们只能自己出来觅食。

“这么爱写报告……”王雪娇心中悲愤。

冯老!看看人家!!!

人家是领导自己写!!

不是让我这个小兵写!

你就不能学学人家嘛!

差距啊!

你要反思!

几个人继续瞎聊,王雪娇又得知他们是来扶贫的干部。

边境地区最需要的就是稳,人一旦穷,什么事都敢干,什么东西都敢出卖。

而塔什库尔干,这个与巴基斯坦和塔吉克斯坦接壤的地方,偏偏是全国最穷的地方之一,特困县。

一直以来,县政府都在努力,本地的农牧民不愿意经商,就给福利给政策,硬拖着他们去赚钱。

一个人抱怨道:“这边的人,要他们多干一点,简直就像是要了他们的命一样。今年县政府建了有史以来第一个农贸市场,可真不容易啊……看看人家南边的特区,谁不是抢着做生意,就这么一个农贸市场,想拉人进去卖东西,就差给他们磕头了。”

“等他们尝到甜头了,也会积极主动,以后会好起来的。”另一个人安慰道。

王雪娇在旁边帮腔:“是啊,老板,你也是从外地来的吧?”

“为什么这么说?”老板笑着问。

王雪娇微笑道:“椒麻鸡是北疆的,刚兴起没多久,你就已经会做啦,还做得这么好,至少得是亲自吃过才能做得出来。”

“我是本地人,我哥哥住在乌鲁木齐,我是在那里吃到的。”

“哦。”王雪娇点点头。

老板问王雪娇:“你不像本地啊,你是哪儿的?”

“我是石河子的。”王雪娇信口胡编,之所以挑那里,是因为石河子本身就是一座人造城,是兵团把它建设起来的。

以及,王雪娇对它还挺熟,那里有她曾经觉得自己要是学习一塌糊涂,也至少能考到的……石河子大学。

老板点点头,没有再问了,大概他对石河子也不太熟。

几人吃饱喝足,结账的时候把王雪娇的账一起结了,还让老板多打包一份手抓羊肉给她:“我们吃了你的鸡,还你一份羊。”

王雪娇连连摇头:“不用,真的不用,吃不下了。”

他们还以为王雪娇是在客气,付完钱就跑了。

“……噫,跑得真快。”王雪娇对老板说,“真不用给我打包,我真吃不下了,我明天就走了,又没有锅加热。”

老板想了想,从口袋里掏出几张纸币:“那这钱得退给你。”

此时,王雪娇忽然听到旁边桌上有一个客人说了一句什么,她听清楚了,却听不懂,但这个人说话的语气和表情都很不友善,王雪娇疑心他在骂她,非得逼老板退钱。

王雪娇想了想,问道:“你明天什么时候出摊?要是路还没修好,我再来买一份椒麻鸡,真好吃。”

老板很高兴:“好吃吧~我明天一点出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