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4章(第3/10页)

别的……一个鼻子两只眼,也说不出什么来了。

王雪娇非常不满,甚至想要求他们写日报、月报、季报、年报……不能只有她,哦,还有张英山受苦。

然而……她队伍里的人,文盲率高达95%,非常惊喜,特别意外。

虽然,即使在2025年,也依旧有连自己名字都不会写的三十多岁的文盲,但那毕竟是极少数。

在王雪娇身边的常态是“本科遍地走,硕士不如狗”,名校小学的老师招聘条件都是TOP10的博士,中学老师要名校海归,大学老师则是在这些基础之上,还要年年发核心论文,不升即走……

反正,不管是什么报,都写不了,能把事情说清楚、把吩咐的事情办明白就已经很了不起了。

王雪娇已经想明白了,文盲跟智商不一定挂钩,不是文盲的也能干出各种花哨的事来。

比如,高考之前居然不先去看看考场在哪里,导致走错考场;

比如,人到了机场先不找登机口在哪儿,而是找个舒服地方踏实睡觉,睡了两个小时之后发现登机口还需要做小火车,赶到登机口的时候,正好目送飞机起飞;

比如,一群人,辛辛苦苦做了二半年的标书,最重要的价格少了一个字“万”,没有一个人发现。

做一个工程六千万,变成了六千块,去参加投标的老板听到价格后立马起身走了。

这么一想,毒贩会干出跟警察约架的事情好合理。

王雪娇叹了口气,放弃研究他们这半年都干了啥,转而研究他们的名单。

会说中文的那个手下叫舍那·西苏里,祖上阔过,到他中学的时候家道中落,他辍学跟家里亲戚去边境跟中国人做生意,走私玉石,学会了中文。

后来他家的拿货地,一个很不错的老坑被军阀占了以后,亲戚自身难保,也不带他了,他只能四处流浪,谁要运货他都凑上去当“骡子”,终于有一天,就加入了一个贩毒团伙。

还没来得及大展拳脚,贩毒团伙就被猛虎帮给灭了。

本来他还想要不要应该意思意思,为前老大报仇,但是猛虎帮的待遇太好了。

大当家余梦雪爱对着泥巴地使劲,他们最大的工作量就是往别人的田里倒百草枯、跟被倒了百草枯的田地主人派出的人对打、把被倒了百草枯的田地清理一下,再种新的。

然后从二当家那里再次领取种植补贴,也不知道二当家到底是干什么的,死了的罂粟他也愿意给补贴。

总之,就是钱多事少特别稳定,没有领导对办事细节指手划脚,想怎么干就怎么干。

王雪娇和恽诚都不在金三角,整个猛虎帮的工作完全由他一个人负责,常有从云滇过来的同行说他如同诸葛亮。

他知道自己现在的舒服日子是哪里来的,这种不用动脑子,不用玩命就有吃有喝的生活不是人人都能享受到的。

所以,完全没有取而代之的意思,当他第一次从电台里收到余小姐要来金三角的消息,视同接驾,立马把房子从头到尾好好收拾一遍,好些东西都是新购置的,具体需求都按他收集到的“余小姐的喜好”来。

除了西苏里之外,还有七个会中文的,他们是三个认识缅甸字的缅甸人,两个认识一点点泰国字的泰国人,两个认识一点点老挝字的老挝人,因其优秀的文化水平成为猛虎帮各个堂口的当家。

其他的帮众也有会中文的,不过他们会的中文只有几句:“是、不是、救命、我是好人、我什么都不知道、货在哪、把钱交出来、别打了我投降。”

剩下的两千多人,真就是连自己名字都不会写,去城里上厕所连“男”“女”都只能靠观察出入厕所者的性别来判断。

金三角种植罂粟的历史有两百多年之久,成了很多人家里的祖传技能。

其实对于最最低层的农民来说,种罂粟跟种咖啡、茶叶、橡胶的利润差不多,只不过,种罂粟有人收购,一种下去就有人给补贴。

纯古法耕种不是不行,就是效率太差。

想要有好收成,化肥和农药都不能少,指望继承祖宗家法,就会感受到为什么古代时不时的来一场岁大饥,人相食。

还没有收成,就得先砸下去这么多成本,有补贴就等于无本万利,然后,还管收购,这不就是躺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