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4章(第4/5页)

一周后,他 们迎来了第一次阶段性汇报,地点 设在实验楼三楼的小 型会议室,出席的人除了他 们这些实习学 生 ,还有带队教授、助教老师、实验室副主任,以及几位来自协作单位的研究员。

汇报由况志豪主持。

他 站在讲台上,语调冷静,一如往常:“近期,我们团队在量子信息传输模块干扰修正方面 取得 了初步进 展,模拟精度从原先的百分之三十七,提升到了百分之七十六,是 所有实验组里提升幅度最大的。”

楚天青坐在角落里,原本正在翻笔记,听到那句话,她的动作顿住了。她抬头看向屏幕,又转头看了一眼身旁的纪明川,纪明川也微微皱起了眉头。

况志豪继续讲:“这个成果来源于 我们实验组的集体合作,包括各小 组在调试过程中的数据互通,也有多位同学 的补充验证,接下来,我们将围绕这一模型进 行进 一步优化,尝试构建更完整的框架体系。”

屏幕上的PPT翻了一页,展示了核心突破的数据曲线,却没有标注任何名字,也没有指出是 谁最早提出了假设,完成了模拟,只 有一行模糊的注解:“近期改进 模型数据实例,进 展良好。”

楚天青捏紧了笔帽。她没有出声,目光落在况志豪的脸上,一动不动。

她一开始是 懵的。

并没有立刻反应过来,自己的成果已经被概括为“集体功劳”。

她不知道自己是 不是 小 题大做?

况志豪确实帮过她好几次,在实验刚起步时,他 站在操作台旁边,专门为她和纪明川讲解过标准流程,甚至还指导过他 们如何保存调试记录。

因此,她觉得 ,至少,哪怕只 是 至少,在这场汇报中,她的名字会被提到。

但她很快就 意识到,况志豪提供的那些帮助,与她完成的实验并无实质关系。所有模型的调整、参数的改进 、代码的编写与测试,都是 她亲手做出来的。

汇报快要结束了,他 依然没有提到她的名字。

他 不可能忘记了。

显然,他 根本不打算提。

为什么?

楚天青脑海里浮现出的第一个词语,就 是 ,为什么?

况志豪为什么要这么做?

况志豪的胆子,为什么可以大到这种程度?

起初,楚天青不敢揣测况志豪的意图。

但是 ,随着PPT一页一页翻过去,她心里的疑问越来越清晰,越来越沉重。

她很快明白了答案。

因为她和纪明川只 是 实习生 。他 们的英语口语都很差。

在这个陌生 的实验室里,他 们真正认识的人还不到五个。

况志豪不需要做任何篡改,也不需要在汇报时公开造假,他 只 需要把他 们的成果归为“团队协作”,再用一个模糊的术语总结,就 能把他 们的努力掩盖在实验组的集体光环之下。

而且,况志豪确实帮过她。

他 或许是 想利用“人情债”的心理,越是 讲理的人,越不愿意撕破脸,越是 敏感的人,越容易先责怪自己。

如此一来,楚天青的第一反应不是 质疑,而是 犹豫。她甚至一度觉得 ,是 不是 自己太小 心眼了?

而且,就 算楚天青真把这件事上报,又能怎样?

这种操作,很难定义为违规。

没有标注姓名?可能只 是 疏忽。

没有明确分工?那是 集体协作。

上报之后,顶多内部协调一下,最后不了了之。

况志豪没有篡改,没有剽窃,没有作假,只 是 ,在成果汇报的时候,把原本属于 楚天青和纪明川的贡献,加入了团队之中。

楚天青之前也听说过类似的事。可她没想到,有一天,这件事也会落在她身上。

她握紧了拳头,忽然又想起自己上高中时,被陆子昂辱骂,她哭得 好伤心,只 能躲进 讲台下面 ,等到王老师来了,她才敢爬出来。

她也曾经下定决心,要像王老师一样,做一个勇敢的人。

楚天青猛地站了起来,用十分流利的英语当场质问况志豪:“请问,刚才你说到了模型改进 ,能不能详细讲讲,具体是 在哪些参数上做了优化?这些参数是 怎么调出来的?”

况志豪一时无法回答。

楚天青的目光扫过在场所有师兄师姐,继续用英文问:“刚才况志豪说,这个模型突破是 团队共同完成的,那我想问,究竟是 谁负责了参数优化,谁完成了代码实现?这些关键步骤,是 怎么做到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