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4章(第2/3页)

她想过是否要在族里选几个叔伯管理新村,但人们下意识的抵触外乡人,叔伯他们恐不能服众,而且单是染上瘟疫的就有四五百人,有心人撺掇闹事的话,叔伯们难以全身而退。

她问李解,“你觉得谁合适?”

李解找不着合适的人选。

罗四兄弟身怀武艺,不惧村民闹事,然他们是云州人,不得梨花信任。

思忖良久,他指着自己,“三娘子看我做村长怎么样?”

村长既要对梨花死心塌地,还要公平公允,他自认符合条件。

“不行。”梨花不假思索的拒绝,“双拳难敌四手,村民如果聚众闹事,任你武艺再高也插翅难逃。”

李解帮过她许多,她怎能让李解只身犯险。

以往她让李解做事是相信他有法子自保,这次不同,村长要管村里的杂事,得罪人自己也不知,让李解留在村里跟害他没什么区别。

李解想过梨花不答应,不料她如此斩钉截铁,说道,“我不傻,见势不妙我会跑的,罗四他们离得近,我可以找他们帮忙。”

这么一想,他做村长是最合适的,既能借罗四他们震慑村民,南边有情况也能及时汇报。

“三娘子,让我试试怎么样?”李解说,“我若不行再从长计议。”

他知道梨花听劝,温声解释,“闻五他们看了益州的惨状,会对三娘子你忠心耿耿,山里诸事又有大壮叔,暂时没有我的用武之地,我在戎州带领百姓开荒,刮风下雨就教她们武艺,多好?”

想要在乱世活下去,只会种地不行,还得会武艺。

梨花仍不放心,“容我再想

想吧。”

这事暂且搁置,再上路时,后面的人偷偷来报,说有难民跟着。

梨花个子矮,看不到难民的身影,“跟咱多久了?”

“不知道,他们动作轻,要不是有人尿急钻草丛根本发现不了。”

“你先回去,我叫人过去看看。”

她给李解使眼色,李解将腰侧的箩筐往推车上一放,拉上人就走了。

赵广从害怕梨花记恨他怂恿赵广安下山,这两日极力避着她,但看到李解和闻五他们往后面去时,心知出事了,按耐不住心底的好奇,硬着头皮凑到梨花跟前,“三娘,出啥事了?”

梨花仍在清点伤患的情况,斜眼瞥了眼赵广从,“二伯也想去看看?”

赵广从连连摆手,“我就问问。”

梨花不说话了,赵广从心头讪讪,“咱们去奎星县县城吗?”

县城不大,但要安置几百人不成问题。

梨花之前也是这么想的,但李解提到罗四他们时,她忽然改了主意,“去奎星县附近的小镇。”

离罗四近一点,这样村里乱起来的话罗四他们能支援。

赵广从不知她的用意,可他看到赵大壮备的东西了,除了粮食药材,还有好几车肉,梨花在外不挑食,那些肉多半是给罗四他们的。

他问梨花,“要去罗四他们那儿吗?”

“嗯。”

分别时,她和罗四说会派人去荆州,遇着他们的家人会接到戎州来,谁知赵广昌还没到荆州就打起来了,接他们家人一事恐怕得往后拖一拖。

她盯着赵广从,“二伯问这事作甚?”

赵广从瞄了眼四周,伤患吃了药,肩抵肩的坐着,明明刚动身,他们脸上已露出疲态。

担心自己的话被听了去,他捂着嘴道,“三娘子可想过学蜀王立国?”

“......”梨花挑眉,“你看我像做皇帝的吗?”

赵广从当真认真端详起她来,不知是不是盘了圆髻的缘故,眉眼多了几分英气,他老实的点头,“像,有句话二伯老早就想说了,武后在你的年纪估计关在屋里绣花呢,哪儿比得过你聪慧敏锐...”

武后是历史上第一位女皇帝,即位那几年勤政爱民,极受百姓拥戴,哪怕晚年昏庸无度,崇拜她的人仍数不胜数。

他和梨花分析立国的好处,“立了国,咱们就不是漂泊无依的浮萍,来日身死,魂也有归处。”

梨花不可思议的看他,“二伯从哪儿学来的?”

“二伯也是走南闯北的人,什么没见过啊?”他故作高深的提了提衣领,“我问过你古阿婶了,益州城里的百姓不过几千,比起来没有咱的多,他益州王能立国,咱为啥不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