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1章(第6/7页)

赵青山没了脾气,隋氏熬药的间隙,他想找点事情做,但外面的柴劈了,地干净得连灰尘都没有,水缸里的水也是满的,甚至连院里的麦子都施过肥了。

他走了一圈也没照着事儿做,只得陪梨花坐在窗边等人。

“还是村里好。”他不死心的又看了一遍,百无聊赖道,“城里连打发时间的活都没有。”

“古阿婶勤快,走之前就做完了。”梨花撑着下巴,望着结穗的麦子问赵青山,“堂伯想回戎州是为了找堂姑?”

赵青山知道李解会告诉梨花这事,“你二堂爷死前最惦记的就是她了,逃荒那会,别的姑娘都回来了,就她不见人,那时你二堂爷就问我你堂姑是不是死了,我怕他伤心,说你堂姑有了身子,婆家的人找人看了是儿子不让她走,之后他就不问了,但无人时,他仍会念你堂姑的小名。”

因是最小的孩子,平日难免偏爱些。

二堂爷再老但不糊涂,饥荒年间,娘家人肯接女儿回家是帮婆家省粮,做婆婆的高兴还来不及,怎么会反对呢?

他偏头看了眼梨花,“你堂姑出嫁的时候就你这般高。”

放眼九州,戎州的个子不算高,梨花这两年窜得快却也只是普通身高而已,他小妹也是如此,“当时不该让她嫁过去的。”

可惜世上没有后悔药。

梨花说,“堂伯可想过你自己,你要有个三长两短,堂兄他们会愧疚一辈子,为人子女,最怕子欲养而亲不待,堂姑要找,你的身子也要顾。”

赵青山一愣,“那几个臭小子懂什么。”

几个孩子皆已成家,哪儿会惦记他这个老东西,有心反驳梨花两句,脑海里不知怎么浮起赵广安的脸来,赵广安那人缺点一大堆,但极其孝顺。

梨花是赵广安带大的,自然也是个孝顺的孩子。

所以梨花哪儿晓得他的烦心事啊。

许是太无聊了,他竟跟晚辈拉起了家常,“你会嫌你阿耶偏心别人不疼你吗?”

他家几个小子就经常骂他偏心,以致鸡毛蒜皮的事就算得清清楚楚的。

梨花不可思议的歪头,“我阿耶最疼的就是我啊。”

“......”

小姑娘打小就是被偏心的一方,只有别人嫉妒她,哪有她嫉妒别人的?惊觉问错了人,他略微尴尬的抓了下后脑勺,又问,“你阿耶和你大伯他们经常吵架吗?”

“我阿耶倒是想,但吵不赢啊,我阿伯是兄长,说着说着就会打他,他害怕还来不及,怎么可能和他吵?”

“......”

这广安,挺有自知之明啊。

“你阿耶为何这么怕你大伯?”明明三婶最疼的就是他,只要他嚎上两嗓子,三婶就会帮他出气的啊。

梨花也问过赵广安这个问题,赵广安的回答是,“他打人可疼了。”

赵青山听得好笑,“你阿耶要是不斗鸡输钱,你大伯哪儿会打他?”

十里八村就没有不骂赵广安的,好好的日子不过,非得跟一群狐朋狗友混,幸好输的钱不多,要是学那些赌鬼,倾家荡产卖儿卖女的都有。

想到梨花小时候的模样,赵青山忍不住摸她的头,“你啊,含着福气出生的 。”

她让赵广安戒了赌。

梨花骄傲的挪了挪屁股,“我阿奶也这么说的。”

她生来就有阿耶宠着,时下流行的吃食,流行的衣服款式她都有,不用看谁的脸色,不用刻意讨好谁,别提多轻松自在了,她和赵青山说,“堂伯你也是有福之人。”

赵青山笑了笑,“可不是吗?”

若没福气早死了。

叔侄两就这么有一搭没一搭的聊着,芳娘子和古阿婶回来看到锁开了,以为家里进了贼,张嘴就要喊隔壁的士兵,端着药出来的隋氏见两人站在门口,及时出声,“是芳娘子和古嫂子吗,十九娘在屋里等你们。”

古阿婶推门一瞧,见梨花坐在窗户后,喜不自胜道,“十九娘何时来的?”

“有一会儿了。”

古阿婶有好多话想说,进门嘴就没停过。

荆州难民进城后乱咬人,严重的还吃生肉,连衙门里的人都咬,官府见势不妙,将所有难民都关起来,谁知他们自相残杀,杀完后还剖尸,给官府的人吓得魂飞魄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