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5章(第2/6页)

妇人跌坐在地,“翠翠啊...”

“婶子,我阿娘...”樱娘打了个哭嗝,呜咽道,“我阿娘怎么死的。”

妇人失魂落魄的望着戎州方向,神色怔忡,“翠翠啊...”

有村民扶着她起身,同樱娘道,“你阿娘病了,又逢荆州暴雨,没法出门挖草药,在屋里躺了两天就没了,她走得很安详,没受什么罪。”

樱娘瞧着也就五六岁年纪,哪儿晓得里头的龌龊?

不想让孩子们知道,于是故意隐瞒。

泥鳅让他们回院里说话。

在后边的栗子树下,他们搭了间宽敞的草篷,便于以后商量事情。

妇人嘴里还喊着翠翠,村民扶她站起后,正要安慰几句,妇人突然挣脱她的手,飞速狂奔,然后纵身一跃,深灰色的背影消失在山的尽头。

“啊—”村民们捂嘴大叫,忙不迭跑过去。

只看到一抹决绝的背影跌下山去。

事情发生得猝不及防,梨花没反应过来,回过神后,叹息了声。

“他们多日未进食了,快去煮些软和的粥...”

村民们吸了吸鼻子,各自牵着跟前的孩子走了,“往后这儿就是你们的家了。”

孩子们的手臂上都有伤,是岭南人放血所致,村民们看在眼里,并没多问。

草篷宽敞,他们这两日往上面铺了木板,刚刚的工夫,已经有村民们抱了竹席褥子来。

孩子们睡成三排,村民们替他们盖上被子,起身朝梨花跪下,“十九娘,谢谢你。”

“都是戎州人,不用客气的。”梨花不揽功,“全是李解他们的功劳。”

“他们...他们能回来就好。”

这世道,能活着就行,至于清白名声,不重要的。

梨花说,“待会我回村让人送些草药过来,她们身子骨太弱,喂他们吃粥就好。”

饿久了只能吃软和的食物,且不能吃太多。

村民们已经有经验了,“从荆州带回来的黍米还有,我们这两日就熬煮米粥给他们吃。”

说到这儿,梨花问,“你们近日是否打了许多猎物?”

“是啊。”泥鳅插话,“不知怎么回事,山里的动物像赶集似的从北边涌来,初始我还很高兴,让大家炖肉汤喝,慢慢琢磨过来不对劲就没吃了。”

从小到大,村里的叔伯们没少讲外面的事儿。

大雁南飞的道理他懂,但老虎獐子山鸡野兔齐齐迁徙却不曾听过。

所以他让村民们把肉囤着,准备问过梨花后再做打算。

“三娘,那些肉能吃吗?”

“你们吃了几顿?吃完可有哪儿不适?”梨花也不曾遇到这种稀奇事,只能秉持小心谨慎的原则。

泥鳅道,“前后吃了四顿肉,没什么不适...不对,有几个人闹肚子了...”

他左右看了看,问雨

顺,“晋大叔他们呢?”

雨顺懵了瞬,“在家吧。”

在荆州饿久了,好多人肠胃都不好,喝药拉肚子,吃肉拉肚子,喝井水也拉肚子。

晋大叔他们就是这样的情况。

泥鳅告诉梨花,“晋大叔他们吃了肉闹肚子到现在都没好。”

“我去瞧瞧。”

雨顺忙在前领路,“村里人大多是这样的,晋大叔他们的情况更严重,连院子都出不去,于是泥鳅就让他们在家养好了再干活。”

晋家在栗子林的深处,还没走近,就听到院里传来焦急地呼唤,“晋大郎,晋大郎...”

梨花心下一咯噔,抬脚往前跑。

簇新的竹篱笆里,一个汉子倒在地上,边上蹲着个脸色蜡黄的人。

“李四叔,晋大叔怎么了?”雨顺嗖的冲进去。

汉子看到他,忙扯他衣服,“他...他出来如厕,不知怎么倒在这儿。”

李解阔步上前,食指探其鼻息,朝梨花摇头,“死了。”

汉子身形不稳往后倒,“怎...怎么可能,片刻前还好好的呢,他同我说身子已经好了许多,明早就出去打猎。”

不相信李解的话,他使劲晃晋大郎的手臂,“晋大郎...”

晋家的人除了晋大郎都死了,建屋子时,晋大郎问他要不要住一起,在荆州他们就是邻居,于是想也没想就答应了,除了他,还有三人。

院里就住了他们五个。

不久前南边有动静,另外三个扛着锄头出去了,院里就只有他和晋大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