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2章(第3/5页)

没多久,益州兵回来回话,“推车的共三百五十四人,田里约有八百九十人,跑出去的约四五百人,还有些人待在屋里没出来...”

“有多少推车?”她记得后院的推车没有一百多辆。

“差不多一百八十多辆,在管事家里搜出来的,有几个妇人说体力好,坚持一个人推一辆车。”

她们想多做点事,求梨花救她们的孩子。

梨花把挂满鞋的树枝绑在推车上,又问,“找村民问问平时给管事通风报信的戎州人是谁...”

牛家村提拔了戎州人做管事,这个村肯定也是如此,走之前,得把那人揪出来处置了。

“那人已经死了。”益州兵回答,“赶来的里正被杀后,就有村民在村里找人,说那人为了讨好管事,逼迫他的妻子侍奉那些管事...”

那人被剁得稀碎,他看了差点把五脏六腑都吐出来。

“如何确定那人是管事?”

益州兵回答不上来了,部分村民跑出去后,剩下的村民在村里乱杀,杀了好几十人,墙壁,路上,全是血水。

梨花不再问,“你们小心点,别让人钻了空子。”

益州兵点头,“好。”

鞋子已经全部脱下来了,罚四找了双适合的鞋换上,扶着罚三走了。

屋子里的东西差不多都搬空了,灶房的盆啊桶啊也没留下,梨花打发益州兵推着车去田间看看,她去灶房抱柴,然后引火把院里的尸体烧了。

烤肉的焦糊味儿冲淡刺鼻的腥味,看着火烧起来她才去了田间。

田里人多,四四方方的一块田多没久就秃了。

难民们将割下来的稻穗放进箩筐,箩筐装满后,有人将其拖到山路上倒到车上,车子装满,便推着车去牛家村。

豆大的雨坠落时,田里的稻谷还剩下一半了。

梨花撑着伞,站在官道和山路的岔口,有车经过,她就过去搭把手。

这儿的路面不平,心力交瘁的村民们推着车有些费劲,除了她,还有两个益州兵帮忙。

雨渐渐密集,村民们浑身湿透,梨花朝推车喊,“蓑衣送去牛家村了,到那儿后,你们问李解拿一件穿着。”

村民从高高的稻穗后探出头,擦一把脸上的雨,“不碍事的,更大的雨我们都淋过,死不了...”

大雨滂沱,路越来越泥泞,她们推着车的速度明显慢了许多。

夜很黑,她们将灯笼挂在板车底下,光芒微弱,只能照亮左右两边的车轮。

趁着伞上挂着的灯笼还没熄,她去看官道上挖坑的益州兵。

他们穿着蓑衣,挥汗如雨,“十九娘,这坑差不多有一米深了,这会儿雨大,肯定会积水,西陵县的人来了也追不上咱。”

坑差不多两米宽,普通人想跨过都费力。

风雨交加,说话只能用喊的,梨花喊,“那不挖了,先回去收稻。”

村长院里的火被雨水浇灭了,但肉的焦糊味仍在蔓延,害怕村民们乱来,她去村长家守着。

雨水打在炭盆上啪啪啪的响,她准备去灶间抱了半捆柴,看角落有一口裂缝的釜,便从缸里舀了水,熬起草药来。

暴雨降温,村民们淋了雨,身子骨怕是吃不消,熬点草药,不仅村民能喝,叔伯他们也能喝。

这一晚惊心动魄,天亮后,村里满是狼藉,比狂风暴雨摧残后的山林还狼狈。

梨花坐在灶台后,专心致志的烧火,村里人多,草药熬的时间不怎么长,基本水煮沸后,闻着药味浓郁就换水熬。

刘二进来,看到的就是冒着热气的几大桶黑色的草药汁。

梨花喊他,“刘二叔,待会挑去给村民们喝...”

刘二错愕,“三娘子没睡觉?”

难民们已经答应进山,接下来,还有许多事要忙,梨花要是累生病了,接下来的事谁来做?

“不困。”梨花往灶膛里塞柴,解释,“雨天凉快,脑子清醒得很,牛家村怎么样了?”

“那边的稻谷快收完了,李解说谨防荆州派人来,让赵十郎他们进山看守粮食,顺便搭个草篷...”刘二找扁担挑桶,“梅娘子她们走了,藏在村里的佟管事也被人找了出来,李解放他走了。”

佟管事有没有做伤天害理的事儿刘二不知道,但佟管事胆子小是真的,害怕村民找他报复,走之前,特意换了身破破烂烂的衣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