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3章(第4/6页)

赵大壮把赵漾交给老

太太就整理赵申挑出来的东西了。

鸡鸭鹅是活的,他问梨花,“鸡鸭鹅养着还是杀了吃?”

“鸡鸭杀了炖汤,鹅养着,我买了猪油,盐,粗面,给其他村分点。”

树村和富水村的人慷慨,上次几只鸡鸭尽数给了钱的,窦娘子她们手头拮据,拿不出钱,应承梨花等鸡鸭下蛋敷出小鸡小鸭就还她鸡鸭。

梨花答应了。

窦娘子她们知道作恶的是岭南人后,愿意继续待在山里跟她们共进退。

出于这份心意,梨花当然不会斤斤计较。。

她提醒,“别忘了跟村长要钱。”

逢树村巡逻的人经过,笑梨花,“怕我们赖账不成?”

村里的地捯饬出来了,树木的枝桠也剔了,夏日电闪雷鸣也不怕了。

现在身心轻松,笑容明朗了许多,“村长不管账了。”

“为何?”

“他潜心钻研犁呢。”村民道,“你们不是有牛吗?套上犁,耕田会轻松得多...”

“村长会做这个?”

“不会,所以才研究啊...”

“做出来了吗?”

“没呢。”村民说,“你家以前不是有犁吗?你二伯过去比划了半天,村长画了图纸,你四爷爷给他打下手,两人关着门,谁都不让进。”

老村长为族里操劳了大半辈子,去年又差点死了,如今做些喜欢的事儿也好,梨花道,“做出来了我花钱买。”

“都是邻居,说什么买呀,农忙你把牛借我们使使就行。”

赵家有牛,有马,鸡鸭成群,他们巴结都来不及,怎么会明算账?

想起什么,村民收了笑,“三娘,能否卖我们两只兔子啊...”

梨花懵了,“兔子?”

赵广昌猎回来的兔子养活了三只,出谷时,连笼带兔抱去给赵娥了。

她答应给赵娥一只,哪儿能卖?

见她好像不知道兔子生崽了,村民高兴的把兔子生了八只崽的事儿告诉她。

梨花诧异,看向赵武,后者点头,“瞧我这记性,这么重要的事竟忘记说了,两只兔子都是前晚生的崽,怕它们饿死,你奶煮了盆米汤喂它们呢...”

“对了,李解他们前天回来了,挑了很多生锈的刀和锄头回来,之后装上干粮又出去了,干什么的我不清楚,得问你堂伯...”

李解忙的都是梨花的事儿。

族里人有默契,不过问李解的行踪。

“李解往哪个方向走的?”梨花问。

“南边吧,那群益州兵一起走了...”

上次出去,他们挑着箩筐,背着背篓,这次也一样,不过还带了绳子。

李解做事有分寸,梨花不再问这事,“我阿耶怎么样?”

赵武笑得合不拢嘴,“你阿耶接连几日都猎到了山鸡,还带回几十个鸡蛋,就等你回来煮了吃呢。”

“哦?他什么时候回来?”

“他天亮那会走的,最早也得到晚上才回...”赵武眉飞色舞的,似有说不完的话。

这种心情不难理解。

她们为了躲避官兵才跑进山的,要怎么活下去都不知,进谷后,为了有个遮风避雨的地,不得不建屋,建了屋是开荒,看似井井有条,实则都是无奈之举。

现在不同了,围墙建起,大家合力击退了敌人。

村里的鸡下蛋,兔生崽,让他们看到了蓬勃的生气。

生活不再是死气沉沉暗无天日的逃跑,而是细水长流的柴米油盐。

梨花高兴,“那咱晚上吃肉喝肉汤!”

赵武欢呼,“我这就跟四婶说去。”

赵广安猎回来的山鸡早清理出来的,内脏全部洗净留着的,得知晚上煮肉,赵武扯着嗓门问,“鸡鸭还杀吗?”

“留给李解他们。”

“好。”

一只鸡,前后炖出两桶鸡汤,五只鸡炖了十桶汤。

光是盐就用了几大勺,而且炖的时间长,肉和骨头都散了。

老吴氏给梨花掰了两只鸡腿,老伴儿一只鸡腿。

其余的全部剁碎混在肉汤里。

汤里放了姜片,姜味儿飘散,空气仿佛涌动着热意。

给每个村分了一桶,村里其他人家一桶,村里的孩子们一桶,族里留了五桶。

上次吃肉还是牛肉,大家端着汤碗,矮矮挤挤的坐在石洞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