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9章(第4/7页)
那人见赵广安驻足,眼里迸发出希望的火花,然而看清他们的长相后,又有所迟疑。
良久,她朝梨花伸出手,“小娘子救救我。”
梨花摇晃着脑袋,一副痴痴呆呆的模样,开口,“你家人呢?”
“出门干活去了。”
她刚被压在墙下没多久,但伤了大腿,疼得动弹不得,她和梨花说,“你有锄头,刨开我身上的石子,我给你饭吃。”
赵广安指着院里的池子,“我要你的荷花。”
荷花能生藕,弄回山谷种的话,秋冬就有藕吃了。
对方怔忡了片刻,眼瞅着经过的难民越来越多,心知再等下去恐会出事,答应下来,“好。”
赵广安对周三郎说,“周三兄也搭把手。”
没料到面前的人这么热心,周三郎没有任何纠结,直接用手捡碎裂的石子。
这户院子不大,和城里多数宅子一样,一半囤柴,一半囤水,因为去年干旱实在太让人害怕了,不得不未雨绸缪。
对方大腿上的石头有点大,赵广安和周三郎合力才把人拽出来。
其中一块尖锐的石子刺入肉里,鲜血横流,女子最初疼了一会儿,现在似乎已经麻木了,冷静地撕了一块衣衫止血,要梨花搀扶她回去。
院墙矮了一大截,外面的人想冲进去轻而易举,然而除了相信面前的人,女子没有更好的办法了。
左右两边的邻居家里也遭了难,天亮后,就有人把她们接走了,那时候她家的院墙只是裂了缝,她就没当成一回事,哪儿会料到她出来想看看街上的情形时塌下来。
屋檐下有木椅,梨花扶着她坐下。
她拍了拍衣服上的灰,指着池子道,“你们挖吧。”
赵广安欢天喜地的走过去,却看里边有鱼儿游来游去,顿时改口,“能要两条鱼不?”
鱼的腥味重,普通人家不爱吃这玩意,但梨花家里调料多,没乱起来前,家里时不时就会吃鱼,她和赵广安还会去水沟里摸鱼烤来吃。
现在回想起来已经很久远的事情了。
女子猜到他会这样,没有拒绝,“两条,其他的都给我留下。”
家人去接亲戚了,不知什么时候才回来,眼下除了答应对方的要求别无他法。
赵广安不知道她如此痛快,高兴地捞了两条鱼,又问她拿了个竹篮装鱼,顾念她的好心,走之前,将倒塌的墙重新堆堆砌了一下,虽然远不及以前牢固,但至少在外面看不到院里的情形。
周三郎自始至终像个热心人,默默无闻的帮着干活。
赵广安给他荷花他没要,给他鱼他也没要。
走出大门,周三郎只搂着他不让他跑掉,“现在去我家吧。”
赵广安看着竹篮里奄奄一息的鱼,没有反对,只问,“你到底要我帮我什么忙啊?”
刚刚,趁周三郎不注意,他和三娘聊过了,周三郎想让他做的绝不会什么好事,但有利可图就是了,这世道,只要有利就能做。
周三郎摇头不语。
这条街倒塌的屋舍不多,然而拐弯后,整片巷子几乎成了废墟,废墟上有人双手刨土大喊家人的名字,有人一寸一寸的蹲着走,边走边在下面扒拉着什么。
一件衣服,她们就穿上,一个镯子,她们就戴手上,一块糕点,她们就小心翼翼的裹起来塞怀里。
通过她们的行径,一眼就看得出她们是难民。
因为换了是梨花,她也会这么做。
周三郎在看到满目废土碎瓦时,步伐不由得加快,赵广安被他拽着,不得不跟上他的脚步,“周三兄家住何处?”
周三郎目光沉沉,半晌不言。
直到又走了两条街,在看到没有彻底倒塌的屋舍时,他微微松了口气。
这片的人明显更多,因为哭声比之前几条街的悲痛。
周三郎刚刚还很急,现在却慢了下来,赵广安随着他的目光往前看。
在一处还剩膝盖高的院墙前,两人妇人背靠墙坐在废墟上,脸上有血色的划痕,衣服上还有一处印着浓浓的石子印。
方才救女子于墙下出来时,女子的大腿就有这样的痕迹。
周三郎自然也看到了,他张了张嘴,沙哑的喊了声,“娘....”
头发灰白的老妇睁开眼,在看到周三郎的刹那,眼泪夺眶而出,“三郎啊,你总算回来了,你爹没了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