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9章(第2/5页)
这一天风平浪静,去外面蹲守的赵武换回来时跟赵大壮嘀咕,“三娘会不会想多了,我看隐山村的人规规矩矩的搭草篷,并无什么异样。”
穿着竹甲干活不方便,尤其是裤子,撸到膝盖上必须用绳子绑紧,否则动两下竹片就滑下去了。
饶是绑了绳子,裤腿仍时不时的往下掉。
赵大壮低头看向再次往下滑的裤腿,轻轻问了句,“铁牛那边有动静吗?”
赵铁牛守在山泉池附近,这会儿没回来,赵武道,“估计没有。”
以赵铁牛的性子,南下的村民回来早就扯着嗓门大喊大叫了。
“这儿离戎州城说近也不近,那些人既然想进城搜东西,肯定不会这么快回来,再等等吧。”赵大壮将沾了泥的绳子重新绑在卷起的竹片上,问赵武,“隐山村的草篷搭了多少了?”
“四五个了吧,我看他们的木桩坑挖得不怎么深,刮大风的话怕是会倒。”
这一路,赵武搭茅厕已经搭出经验了,承重的木桩坑浅了,风一大,草篷肯定会塌。
到底是隐山村的事,赵武可不会多嘴,他道,“那些人动作快得很,草篷的门没装就往里搬行李,得亏李家人死绝了,否则不得被李家人抢啊?”
“他们的行李都搬过来了?”
“对啊,我回来时,看到几个妇人架釜生火准备煮晚饭呢。”想到什么,赵武又说,“他们的釜没咱的好,都生锈了。”
隐山村有十几户人家,知道赵家有专门的人煮饭,他们有样学样,全村人交粮食一起煮来吃。
赵大壮不关心这个,“村里的孩子呢?”
“都在呢。”赵武道,“他们不老实,咱何不绕到他们住处把粮抢回来。”
“太远了。
”赵大壮回,“从北边绕过去至少大半天,有那闲工夫,不如多垄几分田插秧。”
赵武不反驳了。
毕竟,能不能抢到粮食是个未知,哪有勤勤恳恳种地来得实在。
看天快黑了,赵大壮让大家收工。
这一晚没有人再磨刀,吃完就各自回家睡了。
可能是春雨来得比较迟,这一场雨陆陆续续下了好几天,烟雾一直在半空萦绕,从山上往谷里看时,只看到模模糊糊的人影,像小蚂蚁似的。
一大片折耳根被挖得差不多了,梨花又带着大家挖竹笋。
四天而已,坑坑洼洼的竹林冒出了许多竹笋,梨花刚掰断一根竹笋,远处忽然响起震耳欲聋的尖叫。
“官兵来了,快抄家伙啊!!”
赵铁牛的呐喊在烟雾间反复回荡,梨花将篮子一丢,大喊道,“不管笋子了,先去入口。”
赵铁牛还在喊,“官兵来了,抄家伙的抄家伙啊。”
一时之间,地里除草的,施肥的,挖地的,垄田的,纷纷丢了无用的水桶,背篓和箩筐,抄起乌黑锃亮的铁器就往外面跑。
梨花她们离入口近,爬上石梯时,看到雾色下飞速靠拢过来的人们。
有些人扛着锄头搓着手,有些人边跑边穿鞋。
小溪这边的人来得最快,守门的老太太和老吴氏已经推开了石壁门,紧张的说,“你们先去石洞外面等着,怎么做听大壮的。”
孙大郎他们脸上沾着泥,仓促的点了下头便头也不回的跑出去了。
然后是明二媳妇一家,曾老头一家,然后是族里人,大家鱼贯而出,很快山谷就空荡荡的。
天空仍然飘着雨,所有人都戴着草帽,帽檐一遮,分不清谁是谁。
赵铁牛已经止了声,随之而来的是凌乱的脚步。
树村的人怕官兵声东击西,让村里的孩子进洞藏着。
看他们一个个瘦得跟猴子似的,最高的娃也不过到她眼睛位置,老吴氏心有不忍,问梨花,“可否让他们进来?”
梨花说好。
约好会一起抵御官兵,树村的人不怯懦退缩,她没道理让他们寒心。
全是半大的孩子,应该是大人早就有过交代,他们不哭不闹,进门后就安分的站去角落。
门掩着,能清晰听到外面的嘶喊声。
梨花往外跨了一步,立即被老太太抓住,“去哪儿?”
“我去洞口看看,万一有坏人来,咱好及时关门。”
“我和你四奶奶眼睛没瞎,洞口来了人立刻就会关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