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0章(第4/8页)

“都是朋友,何须客气。”

古阿婶叹气,“总得让我们试着面对不是?”

这话一出,乌泱泱的人齐齐点头,“三娘,已经很晚了,你回去吧。”

她们上百号人,不至于连几个坏人都应付不了。

事已至此,梨花只得领着王家兄弟回去,进山洞后,王家兄弟看了眼堆得只剩过道的位置,与梨花道,“三娘是好人,有了你,我们才得以有个安身立命的地儿。”

“都是乱世的浮萍罢了。”

能在山里住多久,她也说不准。

李满泉那边有李解盯着,接下来几天,梨花全神贯注盯着族里人撒种,确认发苗后,谷里的人纷纷跑来围观,梨花给曾家和孙家送了些,两家感恩戴德。

之前的苗冻死在地里,眼下得了新的,他们小心翼翼护着回家。

赵书砚那边是老太太亲自送过去的。

对于孙子无声无息的离家,老太太心下有愧,除了麦种,还拿了些青葵苗。

梨花要陪她一起,她坚决不同意,神色多少有些忐忑,哪晓得回来时,整个人容光焕发,看到梨花就把她拽到没人的角落说话,“你堂兄让咱过去吃晚饭。”

新人成亲,男方家没有宴客就算了,哪能让女方请她们,梨花迟疑,“不去了吧?”

“我已经答应了,就我和你还有你阿耶去。”

“......”

大伯才是堂兄的亲爹。

“大伯知道会不会生气?”

“他偷偷给元家买粮这事我还没找他算账呢,你看他敢不敢生气!”说起这事老太太就火大,“他要不识好歹,我就把他分出去,让他自生自灭去。”

世人眼里,族人就是根,谁要被亲族抛弃是活不下去的。

老太太挺直了腰板,“元家肯定不同意还粮,你大伯有得愁的。”

昨夜赵广昌出去就没回来,清晨来灶房吃饭也没看到人,定是元家人撒泼打滚,老太太冷哼,“几十岁的人了,还没你阿耶拎得清。”

老三也是个大方的人,但他从不瞒着她往邵氏娘家送东西。

老太太道,“这话别和其他人说啊。”

梨花自然不会,这时候,谁家的粮食都吃紧,哪有多余的粮食宴客,若传出去,叶家被盯上就不好了。

是夜,天擦黑时梨花才扶着老太太去了对面,赵广安换了身新衣,一身竹甲随着步伐发出清脆的响声。

到叶家院里后,赵广安凑到梨花耳朵边说了句,“咱要不要再给你堂兄备点嫁妆啊。”

叶家的院子不算大,但堆的柴火差不多有人高,整个院子只留了容许两人通过的位置,跟山洞的情形差不多。

赵广安道,“看不出叶家还挺讲究的。”

山谷潮湿,柴火堆在院里会受潮,而叶家院里的柴火地步垫了几个竹架,柴火不直接接触地面,潮得自然没有那么严重。

“我捎了礼的。”

初来乍到,没有表示可不行,何况叶家先示好,礼尚往来,梨花自然不可能两手空空。

赵广安不经看向她手腕上挂着的竹篮上,上面盖着杂草,看不到里面的东西。

赵广安好奇,“什么呀?”

“牛油。”

家里比较贵重的就是这个了,平日放在老太太屋里的,其他人拿不到。

赵广安想了想,“牛油好,你堂兄的活重,吃点油水是好的。”

当时杀牛后,赵大壮给每家每户都分了些牛油,老太太节俭,除了蒸饭给梨花舀一点,其余全部存着的。

叶家都是闺女,知道她们要来,早在檐下等着的,赵书砚好像刚从外面回来,帽子上挂着雾水,看到他们,侧身让出位置,“阿奶,三叔,快进屋坐。”

不过成亲几日,俨然已经有主人的气质。

老太太笑得眯起了眼,“青苗种进地里了?”

“种了。”赵书砚道,“明天再去看看。”

他媳妇在灶间忙活,探头喊了声人,不多时就端着一甑子香喷喷的米饭出来。

老太太看了眼,心里过意不去,“太破费了。”

亲家这般阔绰的招待她们,她心里虽高兴,却也心疼粮食,“都是自家人,随意吃点什么便是,不用这般浪费。”

除了米饭,叶家还弄了两个菜。

说是菜,其实是烤黑的肉,看样子,有点像鸟雀,老太太愈发心疼,“怎么不留着自己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