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0章(第3/4页)

梨花说,“送几碗汤吧,熬过的骨头也可以送给他们。”

她给牛冲他们的骨头是新鲜的,但那几家不配,菊花婶点头,“成,那我这就去。”

汤不是按人头送的,而是一家一大碗,老方氏得了汤立刻给儿子送去,元氏娘则给了孙子,夏父受了伤,汤给他喝了,都知梨花不好惹,没人敢嫌汤少,反而都来感谢梨花。

梨花脸上并没什么情绪,元氏娘试探,“三娘,咱们今后不出去的话,牛是不是能杀了呀?”

山谷没有田地之分,牛的用处不大,杀了的话能给家人补身子。

梨花说,“等外面太平了还是要出去的。”

住山里是无奈之举,终有一日要出去的,而且合寙族占领戎州后,保不齐想北上占领益州,到时这儿肯定不安全。

元氏娘问,“外面啥时能太平?”

“不知道。”

外面太平不过是个说辞,要益州官兵允许她们通过才能出去,梨花不想和元氏说这些,找借口走开,元氏娘套不出话,又去找元氏。

元氏在除草,因她偷偷给娘家送水之事被发现,族里颇有微词,她娘找来时,她不敢热络的迎上去,而是隔着距离问,“娘,你怎么来了?”

元氏握着镰刀,手背多了好几道划痕,元氏娘心疼道,“怎么弄成这样了?”

“没办法的事儿。”元氏擦擦手背上的血渍,“我这情况算好的,其他人才惨呢。”

“哎。”元氏娘自责,“想你在家什么都不做,现在竟做这种粗活,都是娘没本事。”

“娘说什么呢。”元氏低头割草,“我没觉得苦。”

这些年,老太太虽不喜欢她,但赵广昌对她有求必应,加上一双儿女,她自认算好的了,这么一想,她没有那么厌恶干活了。

她娘惊呆了,女儿自幼养得金贵,嫁人后更是养尊处优,何时竟开始苦中作乐了?

在她眼里,女儿这般就是苦中作乐。

她拉过女儿的手,“是不是广昌骂你了?”

元氏不解,“他骂我作甚?”

赵广昌比他大许多,成亲后,赵广昌事事顺着她,从来没给过冷脸,便是赵书砚也对她恭敬得很,元氏小心的往四周看了眼,“这话莫让我婆婆听去了。”

老太太再讨厌大房,人前也会护着儿子,这话传到她耳朵里,肯定要骂她娘的。

元氏娘也琢磨过来,“你俩好好过,其他别多想。”

老太太年纪大了,待她一死,整个赵家就是女儿的,她道,“无论你婆婆说什么你都别跟她生气。”

这话元氏没少听,无非就是熬,熬到老太太去世就好了,“我知道的,娘可是有事?”

“我问三娘要在山谷住多久,她好像说不上来,我寻思着住得久就把牛杀了。”

“怎么能杀牛呢?”元氏骨子里觉得牛极其贵重,不赞成此举,“牛杀了将来出谷怎么办?”

“这不是你阿耶身体不好我想弄点肉给他补补吗?”

“待会我问问大郎能否向族里换些肉,娘你把粮备好。”元氏手里还有些首饰,但老太太看得紧,万万不敢拿出来贴补娘家,再就是以三娘的做事风格,不见得会收首饰。

“娘只能靠你了。”

考虑到赵广昌腰痛,赵大壮安排他捡石子,地上的碎石捡走才好起屋子,伤势不重的人都被安排做这事,元氏找到赵广昌人影,待菊花给他们送汤时,主动揽了活儿,然后趁机跟赵广昌说上两句。

赵广昌靠树坐着休息,为难道,“这事怕不好办,三娘看我不顺眼你也知道,我要开口,她肯定拒绝。”

“找堂兄呢?”

“也不行,白天我和二弟回来被他训了一顿,这当口提,他恐怕又要借题发挥。”

他知道赵大壮想做族长,因此想方设法的抓他的把柄,白天的事是他粗心,给了赵大壮训他的机会,现在可不会了,他说,“把我的汤给娘端去吧。”

“这哪儿成?”元氏心疼爹娘,却也拎得清轻重,赵广昌要是没了,赵家更没她的容身之处了,她说,“你快把汤喝了,我去回话。”

族里的事赵广昌插不上话,怨不得赵广昌,元氏如实跟她娘说了,她娘直感慨,“你说他四叔怎么就没死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