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5章(第4/5页)

“你们可愿意做?”

“2、20文!”三个汉子的呼吸都粗重起来,他们在镇上地主老爷家打短工时,能给一日10文的老爷都是当地的大善人。

也别看方才卖一回柴就得九百文,那是没算成本,时间人力就罢了,他们从不算这个成本。主要是他们进山砍柴,是要给人家交税的,进城有进城税,卖完了有交易税,最后还有砍柴刀,这个磨损率也不低,隔一段时间就要找铁匠重打的,又是一笔花费,扣下来根本没有多少。

“愿意、我愿意!”三个汉字差点争抢起来,还是伙计说三个都要才罢了。

以上这一幕幕不过是蜂窝煤带来的变化之一。

还有一些变化发生在大多数人看不到的地方。

“已经有人开始偷偷仿作,在郊外镇子卖了?”弘书有些诧异。

自从上次便宜爹让他专心读书后,来保就没来找过他,不过曹康还是跟着内务府那边进进出出,所以时不时的也会跟他说起最新进展。

“对。”曹康有些气愤,“这些人真是胆大包天,竟然敢偷您的东西!”

弘书无奈:“那不是我的东西,已经交给内务府了,就是朝廷的东西。”

曹康虽然没反驳,但看他的样子明显不认同。

弘书也懒得继续纠正,摸着下巴开始思索,他倒是想过会有人自己做着往出卖,毕竟蜂窝煤这东西含金量又不高,他也没特意让保密,随便买通一个工人就知道怎么做了。

他只是没想到‘盗版’来的这么快,看来无论什么时候,‘资本家’的胆子都大得很。

不过没关系,他早就做好了下一步计划,如今不过提前罢了。

翻出已经写了有段时间的蜂窝煤全国推广计划,交给朱意远:“送到养心殿去。”

养心殿。

胤禛正在慰问亲亲十三弟,前些日子他才令对方接管户部,没想到不过半月,对方就生生累瘦了一圈。

令胤禛很心疼。

“你也别着急,事情可以慢慢做,别先把自己身子拖垮了。”

十三恭敬道:“多谢皇上关心,臣一定谨记。”要是您每次不催的那么紧,我也不会那么着急。

胤禛正要再说两句,就见苏培盛进来,手上拿着一封奏疏:“皇上,毓庆宫送来的。”

臭小子才安心读书几天,又坐不住了?胤禛伸手道:“拿过来。”

翻开一看,原来是蜂窝煤的后续。

全国推广计划……煤矿收归国有,同盐铁官营……拍卖煤引、承包煤矿……朝廷收纳、统一售卖……

“好!”胤禛忍不住拍桌子。

十三被吓了一跳,方才皇上开始看折子,他就走神思考公务去了:“皇上?”

“十三,你来看看。”胤禛浑身的信号都在表示他很愉悦。

十三立刻慎重起来,拿过奏疏细细看过,看完也不由拍案叫好:“皇上,这是哪一位大人写的?请一定要将他调来户部!”他方才想得太入神,已经忘了苏培盛说的这折子是毓庆宫送来的,此时一心想把这位大才扒拉过来帮他。

有了这位大才的加入,他肯定能轻松许多,应对皇上的催促也会从容几分,不必担心自己劳累过度、英年早逝了。

先帝才下葬没多久,不能笑,忍住。胤禛想了不少伤心事,才压制住想要畅快大笑的欲望:“十三你要失望了,他可去不了户部。”

“为何?”十三带着些急迫道,“可是这位大人品级高?没关系,臣可以做副手。”

胤禛忍俊不禁:“十三啊,你怎么不先看看落款呢。”

十三恍然反应过来,拍了自己一下:“臣太过激动,竟忘了。”往落款处一看,惊呼出声,“什么?”

胤禛翘起嘴角。

十三看向皇上:“皇上,您不是再跟臣开玩笑吧?”

胤禛好整以暇地道:“你何时见过朕开玩笑?”

十三还是有些不敢相信:“臣知道弘书侄儿十分聪慧,但、但……”他抖了抖手中的折子,“能写出这种治国之策的,无一不是青史留名的能臣啊。”

胤禛这时候反倒矜持起来,摇头道:“这算什么治国之策,不过是将盐铁官营那一套改进些许罢了,顶多算是革新了一些弊病,如果这也算能臣,那能臣未免也太不值钱了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