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6章(第2/3页)

*

凯瑟琳在《泰晤士报》、《纽约时报》拥有专栏,每个月大概1到2篇专栏文章,基本都是讲欧洲局势,确切的说,她只写有关德国的文章。

迄今为止,她已经“预言”准确德国“收复”苏台德地区,“预言”准确捷克斯洛伐克的沦陷。英国人喜忧参半,正在等待她对于波兰的“预言”。

其实她也没有太耸人听闻,没有太“超前”,这些“预言”全都可以从已知情报与新闻中得到正确推论。人们——包括议员们、首相、国王——全都在等待她对于“《慕尼黑协定》签署1年之内波兰必将沦陷”的预言成真。

也就是已经有很多人推论出德国必将攻占波兰,但他们不知道“何时”。

*

德国,柏林。

也有人在为这则“预言”烦恼。他认为年轻的英国王后不可能知道他们的军事计划,更有可能是巧合,反正就是“预言”错误也没有什么。他当然不会为了一则莫名其妙的“预言”修改进攻计划。

如果不是年轻王后身份特殊,这种“预言”根本不会放到他的办公桌上。王后不仅是英国王室成员,还是沙俄皇室成员。就是不知道莫斯科怎么看待她呢?以后有机会可以问问莫斯科的看法。

*

这天白天,伊利亚终于确认了曼恩少校的住处。

行动计划,√。

人员安排,√。

时间规划,√。

他的身高实在很醒目,走哪儿都会被人注意到。因此另外有人盯梢,确认曼恩少校已经回家。

伊利亚在街角的汽车中耐心等待了10分钟。

一声猛烈的爆炸声响起,那栋联排别墅几乎塌了半边,周围房屋的玻璃几乎全都被震碎。

伊利亚皱眉:看来炸药稍微多了一点,下次注意用量。

他随即下车,慌忙跑向那栋别墅。

他在瓦砾中灵活的穿行,先搜寻一楼,没有看见尸体。

接着跳上摇摇欲坠的楼梯,敏捷的跳到二楼,继续快速搜寻。

一个男人下班回家最先会到哪里?不好说,也许是换衣服,也许是上洗手间。所以他必须在有限的时间里上下搜寻一番,确认他已经死了。

当然,最安全的应该是事了拂衣去,等待报纸发布公告。

但他不愿意等待,一定要尽可能确认他真的死了。

*

二楼,主卧浴室。一只鲜血淋漓的手扶着浴缸边缘,爆炸产生的气浪将他掀进了浴缸,不幸中的万幸。

利奥波德暂时没有心思查看自己的伤势,除了左手之外,他只觉得五脏六腑全都挪了位,疼得要命。

他奋力爬出浴缸,瞪大充血的眼睛寻找备用枪,备用枪被他放在浴缸旁边放置洗浴用品的架子上,还好,还在那儿。

他取出枪,迅速查看一下弹匣。

*

这是一天的傍晚时分,巨大的爆炸声惊呆住户,他们纷纷走出家门,谨慎的查看情况,渐渐聚拢到被炸了半边的联排别墅前面。

忽然,人们听到“砰砰”的枪声,并不响亮,还因为他们的耳膜不久前才经历了一次震响。

他们看到有人从别墅的废墟中狂奔而出,但没人能看到那人长什么模样,只知道此人个头极高,动作敏捷,速度飞快。

弄不清楚情况的围观群众在心里小声嘀咕,随后,警车与消防车分别从不同的方向过来,警笛声刺耳。

*

当晚。

被送往医院的利奥波德对属下说:“立即发一份电报去美国的波士顿,这是地址和姓名。电报内容:你的狗已经死了。”

属下记下电报内容,拿到地址和人名:波士顿剑桥市某路某号,凯瑟琳普希金小姐。

*

收到电报的凯瑟琳脸色阴沉。

玛德,这个家伙怎么还不死!

可恶,伊利亚真的死了吗?不好说,她一点都不相信利奥波德有本事杀了伊利亚,但……那可是敌人的大本营!尽管她去过柏林,柏林并不比伦敦差在哪里,要是只看建筑,跟伦敦差距不大。但她总是不由自主将之想象为一个……可怕的金属牢笼。

很没有理由,但她就是觉得柏林阴森可怕。

她要是知道利奥波德的住址,一定拍电报过去臭骂他一顿!

“谁的电报?”德米特里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