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7章 他要不要把藤条拿走?(第2/3页)
可若是不拿走,等会儿动起手来,万一失手,藤条打重了,让太子受伤,那更麻烦。
蒙毅很为难地把鞭子也放漆盘上,端着七八根粗细不一的藤条,慢吞吞、更慢吞吞地后退。
如果王上叫住他,那就留一根比较轻的竹尺;如果王上不叫住他,他就能顺利带着凶器退出战场了。
一步、两步、三步……很好,王上没有注意。
成功撤离!
真不容易,当秦王的近臣,绝不比带兵打仗简单,殿外的诸将不约而同地想。
李信悄咪咪地问:“那我们现在咋办?”
“我还有要事。”王翦还有一堆正事要做,邯郸刚攻下来,事儿还多着呢,桓齮和杨端和在向外推战线,邯郸诸事都是王翦在处理。
“王上与太子的安危,就交给蒙恬将军了。”
蒙恬连忙应下:“王将军去忙吧,这里有我。”
“还有我。”李信也积极表示。
王翦向他们点头,放心地离开。
蒙毅把那堆凶器交给侍从带走,立在赵王宫的阶下,环顾四周,看向他哥,轻声道:“不必太担心,王上下手,知轻重的。”
李信凑过来,压低声音问:“我俩会不会被杖责?”
“这不好说。”蒙毅道,“不过我建议,回咸阳之后,你们还是自领一下杖责,比较妥当。”
蒙恬稳稳地应声:“我知道。”他也是这么打算的。
李信愁眉苦脸:“那领多少合适呢?”
“看你能挨多少下。”
外面的动静很小,嬴政毫不关心。他只盯着夏无且把倒霉孩子全身都检查了一遍,还煞有介事地上药包扎,一层层地白布包裹上去,不知道的还以为受了多重的伤呢。
其实就是鞭子打了一下而已,还是半截鞭梢甩上去的,根本没多重。
嬴政腹诽着,但也没有拦他,甚至还多余问了句:“李牧的箭没有毒吧?”
“没有。”夏无且确定。
“也没有什么其他问题吧?”
“也没有。太子的体质自幼就很好,伤也好得很快。”
“那怎么四十多天还有瘀痕?”
“那得问太子。”夏无且道,“臣虽未上过战场,但也治过箭伤,这样的伤痕的确罕见,要么是武器的问题,要么是使用武器的人分外厉害。太子这是占了哪一种呢?”
李世民:“……”
不巧,两种都占了。
赵国也算是六国之中,武德最为充沛的了。不然也不会在那么惨烈的长平之战后,还能组织起抵抗力量。墨家当年分家,也有一部分来了就近的赵国,那么像李牧和庞煖这样守卫边关的将领,手里有一些杀伤力很强的臂张弩,有什么奇怪?
除了单人使用的臂张弩,还有脚蹬的蹶张弩、多人操作的连弩、攻城的重型床弩……不仅秦国有,赵国其实也有部分,只是秦国更多,更新,换代得更快,而赵国还在用一些几十年前的老东西。
太子不敢吱声,秦王哼了声:“李牧……”
“听闻赵国的李牧将军和庞煖将军,如今归秦了?”夏无且试图缓和气氛,笑道,“那得恭喜王上,又得两员大将。”
“庞煖半只脚都下黄泉了,我要他有什么用?”
好毒舌!
关键是事实,一个脏字都没有,就一针见血。
“就算庞煖老得走不动路,但他作为赵国云中的将领,愿意举城而降,且好好地活下来了,这对我们秦国来说,就意义重大。”李世民小声,“他投降之后,周边好几个地方都跟着降了,没怎么抵抗……”
千金买马骨,图的就是这个带头作用。
云中降了,庞煖没死,云中的士卒黔首没有再遭受伤害,周边其他地方一看,诶,云中都打不过,我们还怎么打?
云中都能降,那我们也能降。
庞煖都没事,那我们也没事。
就算还有犹豫观望的,见这一个个地都投诚了,也就从众了。于是整个赵国北方,除了兵力最充足的代郡,全都望风而降,不费一兵一卒,都交了降表。
嬴政这一个月在咸阳,天天光顾着看降表了。地图上属于秦国的疆域,就这么一天天扩大、再扩大。
等蒙武再拿下代郡,整个北方全部归秦。
这一整场对赵的灭国战,居然就这么成功了一半,犹如疾风骤雨,崖下之电,光是看着那一封封战报,就足以感受到是多么惊心动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