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章 就这么决定立太子了?(第4/5页)
赵家押宝在嬴政身上,就不会违背异人和吕不韦的意思。
幼年的嬴政没有朋友,没法出门,也没有办法和邯郸当地的孩童交流,不明白他们为什么排斥他、辱骂他、动手打他……
“阿父……”幼崽欲言又止。
“嗯?”
“你小时候哭过吗?”
“……”嬴政淡淡地垂下眼,没有做声。
那就是哭过的意思了,幼崽意会,明白对方要强,不愿意揭开伤疤。
“祖母会安慰你、给你上药吗?”
“一开始会。”
那就是后来不会了。自动翻译机想了想,问:“那怎么办呢?”
“读书、练武。”幼年期的嬴政很倔强,被欺负了就忍着怒火,化愤怒为学习的动力,拼命读书习武,争取早点打回去,狠狠出一口恶气。
“好厉害!”幼崽感叹道,“就是感觉好可怜好寂寞哦,都没有人陪你玩的,书和剑都不会说话。——也没有猫猫玩吗?”
“没有。”
“那会跟鹊子和燕燕说话吗?”
“那是你才会干的事。”
“才不是呢,我们小孩子都会这样的,弟弟也这样。”幼崽辩驳。
“扶苏到现在还不会说几句话。”
嬴政是在扶苏出生及长大到一岁多点,才真正意识到,孩子与孩子之间的差距,比人跟狗之间的差距都大。
扶苏一岁的时候,根本不会说话!
仅有的几个能听懂的词汇,就是“阿父”“阿母”“阿兄”,其他就没了,很多时候咿咿呀呀的,好像说了一连串的婴语,但旁人根本听不懂,只有芈夫人和李世民能听懂。
扶苏和嬴政也不够亲近,不会主动凑过来要抱。有一回李世民把扶苏偷偷带到北辰殿,玩到晚上睡觉的时候,年纪更小的扶苏就开始哭着叫“阿母”,哇哇大哭,嗓子都哭哑了,谁哄都没用。
嬴政让人把扶苏送回去,并警告小朋友不许再这样捣乱。
原来不是所有小孩子都很聪明很好哄很亲近他的,也许李世民这样的才是特例。
“等我以后长大了,帮你把邯郸打下来。”李世民认真道。
“你?”嬴政失笑,明知是童言童语,却还是产生了点不切实际的期待,继而冷静下来,才道,“秦国不缺武将,应该不需要太子亲自出征。”
“那怎么一样?”幼崽咕哝。
“好了,可以睡觉了。”
幼崽闭上眼睛,试图让自己睡着。然而过了好一会,还是没成功。
嬴政微叹:“可要听歌?”
“要!”幼崽欢喜道,“有没有新的歌儿听?”
“《无衣》?”
“大晚上听战歌?”幼崽勉为其难,“好吧,也不是不行……”
“岂曰无衣,与子同袍……”
这诗歌由秦王唱出来,本该很适合做大决战前的总动员,但因是哄孩子睡觉的歌,便低沉缓慢得多,更像战后烽烟逐渐散去、一切复归平静的夜色。
“阿父唱得不对啦,都王于兴师,修我戈矛了,怎么还能这么平淡?”幼崽嘟嘟囔囔。
嬴政:“……”
小崽子要求真多!
“你待如何?”嬴政没好气道。
“星星歌儿不唱了嘛?”李世民积极点歌。
“你不是听了上百遍?”嬴政反问。
“但是我喜欢听。——这是阿父唱得最好听的一首。”小孩子才不会觉得腻呢。
嬴政不太想唱那首歌,一想到歌,就不可避免地想到赵姬,想起当年在邯郸,赵姬也曾吟唱歌谣哄他睡觉的日子。
那时候天很长,日子不太好过,也总是很慢,幼小的嬴政有很多孤独与忧愁,无人可以诉说。
于是那时的赵姬,便成了他唯一的依靠和慰藉。
也许是他沉默得太久,孩子敏锐地察觉到了他情绪的微妙变化,善解人意道:“秦风还有好多歌都可以唱哦,我都乐意听的。”
嬴政心不在焉地哼了一首《蒹葭》,幼崽安静地听着,打了个哈欠,含糊道:“阿父不陪我睡吗?”
“还有点事要处理。”
“祖母的事么?”李世民随口一说。
“……”
嬴政没有反驳,那看来就是了。
“何必要亲自动手,加深祖母的仇怨呢?”
“不亲自动手,便不会加深她的仇怨了?”嬴政冷笑,“她所做的这荒唐事,若不是我的母亲,焉有命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