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0章(第3/5页)

蒋芸迟疑下,“那我去了。”

“娘,你换身衣裳。”汤显灵提醒,毕竟是去吃席的客人。

蒋芸:“诶呦你不提我都忘了,我先去换衣裳。”她现在穿的衣裳都是旧衣,好几处打着补丁,在家干活,没必要穿太好的。

先前铁牛娶五哥儿,给她也做了新衣,正好能穿上。

隔壁卢家铺子前头。

卢家将馒头柜子什么的临时挪开,前头地方敞快些,布置成了喜堂,新娘子头顶盖头,穿着红嫁衣,出了小巧轿子,由着媒婆扶着跨火盆,一串串吉利话落地而生。

汤家铺子前头等了些食客,这会就看着热闹。

没一会,新娘子迎进卢家门,陈巧莲先给轿夫吹吹打打的结了尾款银钱,又备上了一包花生饴糖,送走了人。

媒婆喊:“婆母呢,新妇等着奉茶。”

“来了来了。”陈巧莲应声。

门外看热闹的食客:“怎么乱糟糟的?”、“头一遭娶儿媳,忙忘了吧。”

其实给轿夫吹打结钱,开头说好直截了当给了,轿夫吹打做这行生意很少会讹钱误事,再不放心,让媒婆管结钱,再再不放心,家里还有其他女眷来帮忙过把手,大喜日子,哪能婆母事事亲力亲为。

汤家铺子开门营业了。

“汤老板开门了。”、“走了走了不看了。”、“今个吃什么?”

“汤老板烧了红烧肉、酱排骨、炝拌土豆丝、炒小瓜。”

“都是下饭的菜。”

……

蒋芸和香萍站在一处,观完了礼,他们奉元城没有新娘送进洞房不出来露面的习俗,毕竟老百姓过日子,以后卢大郎的新媳妇还要露面经营买卖。

只是等新娘子送到新房暂且休息会,吃席的时候,新娘子还要出来认认人。

到了该吃席,蒋芸拉着香萍手,看往哪儿坐。

陈巧莲来张罗,请二人坐这桌,“那一边是我二弟一家子,头桌是亲家兄弟。”剩下两桌是待坊间邻里的。

“呀香萍你怎么一个人来了?没带孩子?”

周香萍笑呵呵说:“孩子送她大伯家玩去了,老朱要看铺子,就我一人。”这自然是借口,又奉承漂亮话说:“大嫂真是有福了,娶了这么利落规整的儿媳妇,刚只看了一面,就是个有福的,娘家兄弟也多,都能帮衬上。”

“诶呀也没你说的这般好,寻常人家。”陈巧莲嘴上自谦,面上笑呵呵。

周香萍一听话音,赶紧替陈嫂找回来,人媳妇娘家兄弟都在呢,哪怕知道陈嫂是自谦,也不能这么说的,当即乐呵呵直言说:“我瞧着就是好,瞧瞧那几个男郎,各是各的好,他家妹子自然是一起好了。”

陈巧莲才对对对,都好都好。

她都没想来,亲家兄弟还在呢,乐的忘了。

蒋芸在旁听着,觉得香萍会说话会来事,她还得学。

一桌十人,摆了四桌,陈巧莲夫妻俩算过,席面是够的,不过忘了算自家人带人——卢父弟弟还带了媳妇儿娘家那边娃娃,就有些不够了。

陈巧莲招呼大家挤一挤,又去喊三娘二郎拿自家凳子。

总算是坐下了。

吃席吧。

蒋芸想着五哥儿一直好奇‘吃什么样的席’,便专心一些,看看菜色,卢家院子飘来香味,闻着有些熟悉,像是五哥儿做的红烧肉味。

田厨子一锅肉炖出来,色泽那叫个漂亮,红艳艳油亮亮,比他烧的鸡鱼看着还要有食欲,他拿筷子先尝了口味,顿时眼睛都亮了,大圆小咪在旁边馋巴巴的问:师父是啥味。

“香味。”田厨子一勺给俩徒弟一人一小块,“滋味记着。”不由又感叹:“这猪肉味没了腥臊,只剩下特有的肥美软糯了。”

隔壁汤老板果然是有些本事,他按照对方说的下料,比例都是自己琢磨,滋味都如此好,更别提——

田厨子想到这儿,从怀里摸出了三十文钱,“小咪,你去隔壁买一份盒饭,拿咱自家碗去。”

小咪得了令,接了钱,巴巴跑腿。

大圆老老实实跟在师父身边打下手,上菜。

卢家席面后来更正成八个菜,荤菜是红烧肉、烧鸡、豆豉炸鱼、酱排骨,素菜有炝拌土豆丝、油渣小瓜、酱炒冬瓜、蒜蓉茄子。

席面上齐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