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一十七章 全世界最便宜的车(第2/3页)

当刘培安作为组装师傅跟着一起坐在车上路试的时候,他有一种非常欢快的情绪,这种情绪上的快乐丝毫不比看新闻里朝香宫鸠彦王被砍头要差。

【一汽之光】行驶在长春的大马路上,频频引发路人的围观。

东北作为新中国的工业基地,这的人什么车没见过啊。

但是这台是真的没见过啊!

在现在的长春能看见的汽车主要是缴获的美军皮卡、吉普,苏联嘎斯卡车和不多的轿车。在人们的印象里,汽车这种东西就应该是大大的。

可是【一汽之光青春版】实在是太迷你了。全车大小仅仅比后世的五菱宏光MINI大一点点。

这么小的汽车在长春可是见都没见过呢,大家都忍不住围观起来。

而在车上的苏联专家诺曼却不是特别喜欢这个小车。

“这车太挤了!”诺曼身高一米七五,体重一百九十斤。坐这种小车确实有一种憋屈的感觉,他看着车后座的刘培安,他忍不住发问道:“刘,你为什么这么高兴?”

诺曼的翻译小张在后座给同排的刘培安翻译道。

“诺曼专家,因为这车好啊!你看这车多好啊!能跑起来!”刘培安这话说的,别说诺曼了,就连翻译小张都要翻白眼了。汽车不能跑起来还能叫车?

“太小了!”诺曼摇摇头。作为苏联专家,外加这次的试车员,诺曼是真的不喜欢小车。

“但是便宜啊!”刘培安道:“这车造价很低啊!这才0.7升的排量,但是拉我们三个大老爷们,后备箱里还装了三百斤铁疙瘩,还能跑起来呢!”

“上坡会很吃力。”诺曼摇摇头:“这车的拉重太一般了。如果运载超过五百公斤,那么上个小坡就要油门踩到底了。”

“但是它便宜啊!”刘培安再次强调:“这车造价真的低啊!厂里给出的定价才2500人民币一辆。而且它的生产线简单啊,引擎不仅仅我们厂里能制造,早我们一步的闪电摩托车厂也能生产呢!”

“只要原材料充足,一个月下线五千辆这种一汽之光都行呢。”刘培安畅想道,“诺曼工程师,你是不知道。这车可是太好了,太适合我们中国用来连接城市和乡村了!如果觉得拉重不够,那可以上1.2升排量的。价格在6000人民币一台。甚至还可以生产七座版本,大家挤一挤,十几个人也能坐下呢!完全可以当成乡镇小巴了!”现在这个年代,大家的交通安全意识并不高。刘培安下意识的忽略了七座车不该超载的事情。

但实际上就中国现在这种用车困难的情况,车不超载?呵,只要车胎不爆就给我玩了命的装!

没办法,这是生产力的局限性。

乃至于诺曼也没有纠正交通安全的想法,因为苏联也缺车。

诺曼开着一汽之光青春版在长春溜达一圈,又开去了郊区溜达一圈,在土路上跑了一波。还真别说,这个要啥没啥的一汽之光还真能跑。

当初设计这台车的时候,中方的技术人员和苏联设计人员争执过一段时间。当时中方的技术人员拿着设计稿将极简美学发挥到了极致。

这台【一汽之光青春版】是真正的要啥没啥,把简陋发挥到了极致。

钣金车壳内就是一层复合材料的贴层,没有任何和舒适相关的设备。海绵的座椅为了提供支撑力并且为了控制成本,选择了很结实但是缺少弹性的那种。

苏联专家都建议,要不要铺一层复合缓冲软垫。中方人员直接摇头,几个座位的软垫一铺,算算它们的开模价格、材料价格、人工缝制成本等等,最后价格最少加一百五十元人民币。

中国人真的是把所有成本都扣死了,他们制造了一辆汽车,能跑起来,载重300公斤的情况下最高时速65公里。

实际路况时速大概只能达到60公里最高时速。它除了能带着人跑,一无所能。

但是真的开了一圈后,诺曼把车停在第一汽车厂外大街的时候,他还是忍不住拍了拍这车的方向盘。

“这车真的她妈的能开啊!”诺曼不喜欢这车,他更喜欢停在车间里那台倾注中苏两国工程师心血打造出来的【红旗1】,那是一台代表着这个时代最顶尖工艺的汽车。是能和美国凯迪拉克(注:五十年代凯迪拉克是世界顶级豪华车)掰手腕的汽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