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十八章 邀请全世界(第5/9页)

最令人映像深刻的高科技产品应该是有源外骨骼技术了。

但是因为基地里已经搞过无源外骨骼了……所以有源外骨骼也显得不是那么震撼人心。

而第二部里这个伴随着【距离太阳氦闪34年】的字样一飞冲天的飞机则完全满足了基地里这些技术员们对高科技武器装备的一切幻想。

漂亮的线条,强大的动力,驾驶舱内的细节与磨损的起飞按键。

这都是上一部流浪地球中根本展现不出来的东西。 当飞机起飞的那一刻,很多技术员虽然都知道电影是依靠特效特技制作的画面……

但是他们还是忍不住道:“这飞机是真的吧!是真的吧!”

因为太逼真了,他们都忍不住相信这是真的。

而面对技术员们的疑问,李锐只是笑笑不回答。当改装版歼二十划过水面飞过大桥,这一部电影才真正的拉开序章。

激烈的鼓声,响亮的飞机引擎声,战机划破云层的刹那,那顶天立地的庞然大物然占据了整个电影屏幕。

那是地球转向发动机!没有第一部的急切,那种迫不及待的想要证明自己很厉害。

第二部的沉稳和从容不迫一直压到现在,当那巨大的地球转向发动机出现在所有人面前时,大家打心眼里觉得被震撼了。

因为相比于第一部里在阴天雪地里那脏脏的且看不清细节的画面相比,这个在太阳光直射下细节拉满的发动机太逼真了。

原本庞大的战机在行星发动机的对比下都显得如此的渺小。

就连钱学森、陆光达这样的科学家都动容了。

陆光达忍不住赞叹道:“人类科技的伟力,即便是我赞叹过多少次也不够。”

钱学森道:“即便是电影造梦之物,我见它依旧有如虔诚的信徒见到了真神一般科技便是这世上最大的伟力。伟力归于科学,伟力归于建造者!”

主席和总理看着这样的画面也忍不住惊叹。

主席道:“李锐同志,我怎么感觉这第二部和第一部完全不一样啊。虽然拍的是前面的故事,但是感觉完全不同啊。”

李锐道:“主席,您就慢慢看吧。第二部和第一部虽然同属一个框架下,但是拍摄的手法和拍摄气质已经截然不同了。”

第二部和第一部最大的差别就是细节拉满,信息密度也拉满了。

几乎每一句台词、每一句对话都是有用的信息。

包括刘培强选拔成为预备航天员,他的父母在非洲执行任务去世,月亮上在修建发动机而且还不要人,这里的行星发动机只要没人破坏,再有半年就能完工等等。

这些台词全都把信息和细节拉满。还有飞机飞过时,自动防空机炮敌我识别一闪而过的画面等等。

很多电影里的细节给基地里的技术员和科学家们带来的不仅仅是震撼,还有多了一份思考。

而到此,第二部电影也才刚刚播放了五分钟,信息密度之高可以说是目不暇接了。

到了这里,这电影的序章才算是渡过了。在旁白的解说下,第二部流浪地球的故事背景格局被展开。

正如主席和总理之前所质疑的一样,人类在没有进入高级社会主义或者初级共产主义形态前,强行组建的联合政府所面临的问题不可谓不严峻。

在电影里,冲突、抗议、爆炸乃至战争屡见不鲜。 并且在电影里还通过一闪而过的记者报道点明:现在反对移山计划的武装反对派的武器设备越来越先进,背后一定有国家级的派系在支持。

而原本应对危机的计划,现在成为了危机本身。 2044年,纽约联合政府外的街道遭受了炸弹袭击,爆炸导致联合政府大楼供电受到影响。

这让原本就不平静的世界显得格外的动荡了。

就连坐在电影屏幕前的观众们都能感觉到这里面的不容易。

而更加不容易的还在后面,在犹如催命音符一样的背景音乐中,关于移山计划是否还要继续的讨论开始了。

美方代表发言说道:“就目前形式来看,我方建议推迟移山计划。”

还没等电影里的中方代表说什么呢,看电影的这群技术员和科学家就不乐意了。

尤其是那些技术员在下面嘀咕着:“刚刚那个记者说,反对派武器越来越好了,背后有一个国家在支持,我看八成是美国在支持。” “对对对,我也这么认为。这世上的好事没有美国,但是坏事一准有美国!” “世界毒瘤嘛!只有取错的名字,没有叫错的外号。咱们老祖宗还是太心善,叫啥美国啊。直接翻译叫阿美利肯,叫阿国多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