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九十六章 我不要了(第3/5页)

张集道:“是的,所以焦裕禄书记在大营区工作也在考虑这个问题。同时书记还和我说过,农村多为自耕农,可以获得的现金收入少。往往无法承担更贵的城市工业产品。”

“农民既无法享受到现代化商品带来的便利,同时也导致农村和城市之间的经济交易成本无限度拉高。为了获得更多现金收入,农民往往要在农闲时期出门打短工。但是短工的收益很难保障,甚至有的短工还具有一定危险性。”

“毛主席曾经说过,我们国家还有几亿农民生活在十六世纪。焦裕禄书记说这是主席在告诫我们这些基层工作者,世界已经二十世纪了,我们的农民不能还生活在十六世纪啊。”

彭学武道:“是啊,能过好日子,谁要活在十六世纪呢?但是你看看,咱们彭家村现在的农民可以吃饱饭了吧。但也只是吃饱饭。一个农民全年的现金收入只能相当于一个城市工人一个月的工资。”

“你看看彭四妹的那个老公赵宏民吧。他在乡里也就是个拖拉机手,一个很普通的工作吧。但是在我们村里多少人羡慕啊。”

“还有彭四妹的那个弟弟彭伍,他读了初中,是我们村学历最高的。但是他想着的是什么呢?读好书去县里找个工厂当工人。当然,这个想法没错,我们彭家村要一个中学生干嘛呢?留下来种地吗?”

“但是张集老弟啊,你就没觉得这里有些说不通的事情嘛?”彭学武坐在火盆边上,用一根烧火棍扒拉这火盆里的炭火。

“嗯?”张集看向彭学武。

彭学武道:“你想啊,彭四妹这样的好姑娘都想嫁到乡里县里,找一个工人当丈夫。彭伍这样聪明的孩子都想读了书,以后离开彭家村到县里乡里当工人。”

“当然,这些都无可厚非。人都想要过好日子,我完全理解他们,也支持他们。”

“可是我作为村支书我就会在想。彭四妹这样的好姑娘和彭伍这样的聪明小伙都离开农村了,那我们村里剩下来的都是些啥歪瓜裂枣啊?”

“就这些歪瓜裂枣以后还要拼命的往乡里县里挤呢。”彭学武说了一个大实话。

“你我都打过仗,我就问如果一个部队里没有一些聪明的、有血性的骨干作为支撑,你说这个部队能打好仗嘛?”

这话把张集给问住了。因为国民党军队里确实没多少聪明和有血性的。因为聪明和有血性的要么被整死了,要么投诚了。不过这也从侧面证明了彭学武的话,因为国民党军队真的打不好仗。

所以张集点点头:“确实。”

“所以啊,咱们村里只会越来越差。因为人都要走了。除非以后中央下一纸文书,让农民以后只许种地。”

“可是这合适吗?《朝闻》杂志里不是写了吗,我们搞社会主义不就是为了消除阶级剥削。要是这么搞不就人为搞起了阶级?农民不也想要去县城买得起各种好东西嘛。”

彭学武说道这里忍不住叹息道:“张集老弟,我实话和你说吧。我今天去了县城,找了县长要了几个招工名额。但是我现在又突然不想把这事儿公布了。”

张集完全明白彭学武现在内心的想法了,他也忍不住叹息一声,但还是开口道:“学武哥,这个该说还是要说啊。”

“我就说说,我就说说。”彭学武笑着摆手,但是笑的比哭的还难看。

当天晚上彭学武给张集接风,他弄了点村里自己酿的地瓜烧酒。张集坐长途车带了一些煮鸡蛋和花生还没吃完,一并贡献了出来。两人就着花生、地瓜干、煮鸡蛋来下酒。

张集看得出彭学武心情不好。这种心情不好不是针对谁,而是一种难以割舍的依恋,是一种对乡土深沉的爱。彭学武希望彭家村更好,但是他现在迷茫了。所以他难受,他痛苦。

等到彭学武喝醉了,张集把他安置在火盆旁,给他盖上自己的呢子大衣。

“彭学武老哥,你是真的对自己的故乡爱的深沉啊。”张集默默的说道。

一夜无话。

转过天来,彭学武又和没事人一样,他拉着张集,让他陪自己一起去县里问县长招工名额的事情。

“学武哥,你昨天……”

“昨天是昨天,今天是今天。村里有些上进的年轻人,总不能一辈子困住他们,在彭家村说媳妇都不容易。难道让他们断子绝孙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