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六十章 给他们难忘的圣诞(第2/3页)

得知他还活着,佩姬的心才算是真正的放下。

而现在,她要在圣诞节前前往朝鲜,去看望自己的孩子。自己已经和他有三年没见面了,战争还不知道持续多久。她害怕自己再不去见他,或许以后没机会了。

“马修,你去朝鲜吗?”

佩姬打电话给之前认识的其他战俘营家长。

电话那头,一个略显疲惫的男声传来:“我也很想去,可是从美国前往欧洲的机票太贵了。我去问了,军属委员会没有相关减免的福利。我支撑不起去朝鲜的费用。我连去欧洲的机票钱都掏不出来。”

佩姬有些迟疑,但还是说道:“那这样,马修我准备去朝鲜。你有什么需要带给你孩子的东西吗?我可以帮你带过去。”

“真的?!谢谢你,佩姬!我现在就开车过去你那儿!”马修激动的挂断了电话。

他在另一个城市,开车来佩姬这怕是要十个小时,但是他已经开车出门了。

佩姬又和其他好几名战俘家属打电话联系了,但是大家基本上都很难去朝鲜。

虽然说苏联和东德在东柏林银行开办了一个专项贷款的业务。但是很多美国战俘的家属并没有从美国飞欧洲的机票钱,船票钱也没有。

实际上佩姬也买不起机票,因为五十年代的飞机票是一种极其昂贵的东西。跨国飞行更是普通人无法触及的东西。

所以佩姬实际上买的是大西洋轮渡,从美国出发在法国北岸下船。全部航程大约在八天最晚不超过十天。佩姬买的是最便宜的三等舱。

很多战俘家属连三等舱的钱都拿不出来。

这也是美国政府内部出现分裂和内部声音不统一的一个象征。杜鲁门已经破罐子破摔了,而作为军方代表的艾森豪威尔和准备参加竞选的麦克阿瑟都对战俘家属探亲这件事表示默许。

但是非美活动委员会却非常不满,而且抵制这种活动。所以造成的政府内部的脚步不统一,既同意了战俘亲属去探亲。但是政府却没有任何福利优惠来帮助战俘家属顺利的探亲。

这样的行为无疑是非常分裂的。

要做,那就不如好人做到底,至少人家战俘和家属还能记你好。

要么就干脆不做,强硬到底。

这种不上不下左右摇摆的态度,其实也是美国的一种摇摆不定。

而这样的摇摆不定,让战俘家属们对政府的好感欠奉。

当马修带着礼物来到佩姬家时,已经有好几名其他战俘家属也来到了佩姬家里。

“谢谢你,佩姬。请帮我把这个转交给我的儿子吧。他最爱吃这个牌子的巧克力了。”马修驱车十个小时,带来的礼物是一盒精致的巧克力。

“就带这么点东西吗?”佩姬看着马修:“不多给你孩子带点?”

“不了佩姬,你要横渡大西洋,再从法国前往东德,在东德在坐飞机飞莫斯科在飞北京,最后还要坐火车抵达朝鲜。不能太麻烦你。”中年谢顶的马修有些惭愧:“我已经很不好意思了……”

“是啊,佩姬。我也想去,可是我那个该死的老板!”另一名中年男人愤愤的怒喝道:“他根本不给批假期,如果我走了,那么工作就没有了。而我家里还有妻子、母亲还有一个女儿要养。”

“她们全指着我这份工作给她们糊口,我不能失去这份工作。佩姬,这件毛衣是我妻子织的,这个手环是我女儿编的,请帮我送给我的孩子。”

“佩姬,这是一包糖果,还有一双手套和一条围巾。”

“还有我的,我听说他们在战俘营要干活。这双工靴帮我带给孩子吧。”

佩姬把大家伙的礼物收起来,装了一个箱子。

“还有吗?比如给孩子的信。我一起给你们转交。”

这自然是有的,佩姬也把这些一收好。

当她把一切都安置妥当,准备出发时马修说道:“佩姬,我开车送你去吧。”

“马修,你已经开了十个小时的车了?”佩姬看着马修疲惫的眼神。

马修挥挥手:“那你让我在你沙发里睡两个小时,我送你去吧。你坐长途车去港口太不方便了。这是我们唯一能为你做的了。”

佩姬看看众人,然后点点头:“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