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零六章 社会主义的食堂(第4/6页)
只要成了,将不仅仅是他个人的政绩,同时也将为苏联老百姓带来巨大的福利。
当赫鲁晓夫带着一堆中国生产的商品图册和各种样品找到斯大林的时候,斯大林都惊了。
“中国人这是疯了吗?”斯大林不可思议:“他们是不打算发展重工业,把技术研究全投入到轻工业的生产之中吗?”
虽然不可思议,但是在看了中国提供的商品名录,和赫鲁晓夫带来的中国样品,并且吃了中国的罐头之后,斯大林沉默了好一会儿。
最后才说道:“中国人生产的这些东西还真好。如果真的能大规模生产,并且进入到商场的话,我们的人民将因此得到实惠。”
在斯大林的旁边,米高扬在仔细研究了中国的商品名录后摇头叹息的说道:
“中国人生产这些东西的价格十分低廉。如果由苏联工人生产,价格可能要翻一伯。甚至是更多。”
赫鲁晓夫顺势说道:“所以我认为,应该由中国人生产这些东西,轻工业制品需要大量的劳动力。我们现在的劳动力分配已经不足以让苏联再开辟这样大的轻工业生产线了。”
米高扬和斯大林默默点头,赫鲁晓没错。
中国现在有五亿多人口将近六亿,他们在这方面具有天然的优势。“战争已经结束了。但是我们很多百姓的生活还停留在战争时代一样,这是不对的。”
米高扬补充道:“长久下去,老百姓们会不满的。”
斯大林看着商品名录,好一会儿后在问赫鲁晓夫道:“:你去中国,中国人的态度是怎样的?”
“恭顺和谦逊。”赫鲁晓夫想都不想的回答道:“看起来他们很清楚社会主义谁才是老大哥。他们愿意成为社会主义阵营的食堂和裁缝铺。”
斯大林放下名录,缓缓说道:“既然如此,那就办吧。中国人愿意成为社会主义的食堂和裁缝铺,这是一件好事。苏联要把有限的精力放在更重要的事业上。这些细枝末节的东西,他们愿意做,那就做吧。”
于是在克里姆林宫的小会中,苏联几位领导人已经把中国的定位给定下来了,就是社会主义阵营的食堂和裁缝铺,是社会主义阵营的后勤管理处和轻工业生产处。
这对苏联来说是好的,中国这个国家如此庞大,人口如此之多。
如果他们也要和自己争夺老大的地位,那就麻烦了。
但是从赫鲁晓夫带来的这份商品名录来看,中国似乎放弃了对这个地位的争夺。
因为这些轻工业仅仅是研究和生产就会消耗掉中国所有的科学家和技术人员了吧。
他们要这样发展轻工业,谁去研究高科技和重工业呢?
到时候多半还是要依靠我们苏联的扶持。
聪明能干赫鲁晓夫到斯大林在到米高扬以及苏联的其他高层领导,他们都不相信中国人能双面研究。
一边搞重工业高科技,一边还有余力研究这么多轻工业项目。
他们哪里来的那么多的科学家和技术人员?
在苏联高层看来,中国人送来的这份商品名录,其实是某种程度上的示弱。
是他们表示“重工业和高科技还是听老大哥”的一种姿态。
重工业设备可以卖给中国,但是技术不还是我大苏联拿捏着的嘛。
只要能拿捏关键技术,那就不怕中国扎刺。甚至于说这些轻工业放手给中国做,那是减轻了苏联的负担。
所以在进一步的商讨中,苏联高层全票通过中国要在苏联搞轻工业预售众筹的计划。
甚至很多人都迫不及待的想要让中国人马上把这些东西搞出来,最好明天就能看到。
苏联人的算盘打得非常好。只是他们不知道的是,中国的重工业技术和高科技技术也许并不需要依靠他们支援。
甚至于原子弹技术,中国掌握的理论资料比苏联还要多。中国现在缺的是重工业的设备,而不是理论上的指导。
这个时空中的新中国注定是要给很多人惊喜的。
在前线,志愿军第三次战役打响了。
这将是一场引起整个朝鲜战局转折的重大战役。
而在香港,码头力工阿星也迎来了人生重要的转折。
香港九龙一处码头内,雷月星(阿星)与一众年轻人赤膊着上身,手捏三根香站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