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九十三章 世界第一本漫画杂志(第3/4页)

创作连环画的画家们都是工笔画的大师,每一幅画面都很漂亮。如果是沾上青花料画在瓷器上,那多半都是属于重工重器,极具收藏价值的好物件。

但是连环画有个比较大的问题,那就是连环画的本质是“看图讲故事”。

故事是用文字推进的,光看画面是很难猜测推进故事的。可以说画面是为文字服务的。

而漫画是相反的一种东西,好的漫画即便是没有文字。

仅仅看画面都可以推测到故事的进展。

也可以通过画面直观的反应故事里人物的喜怒哀乐。

因为其直观易懂,所以更受大家欢迎。

动漫在年轻人群体中的冲击力可远比文学文字要强的多。

既然在这方面有这样的人才,李锐也不吝啬于培养他们。对展现出自己天赋的人,李锐也让他们好好的系统学习漫画的制作。

其中最关键的就是漫画需要的犀利的镜头感。

李锐让他们模仿后世的漫画,画了很多东西。同时也在内部让他们多尝试多画。

差不多一年的训练,这些年轻的漫画家们还很稚嫩,但是已经可以画一些东西了。

利用电脑作画,他们的效率还是很快的。

这十几名年轻的漫画家们已经开始在正经的画一些东西了。

就像是有个战士开始创作《长征》的漫画。这位战士的画风深受港漫的影响,画出来的人物都棱角分明。

这倒是也符合战士们坚毅的形象。还好他没有学习港漫,把所有的男性都画成肌肉猛男。

不然那就非常违和了,红军可没有那么多富有蛋白质的食物去供应这样一批肌肉猛男。

还有个叫刘小新的年轻人,特别喜欢科幻小说。所以在创作一套科幻科普漫画,就根据李锐提供的《小灵通漫游记》在进行创作。

既可以科幻,也可以科普。还有个叫方然的,画画的风格在学习后世日本著名的漫画家“北条司”,现在正在创作《恰同学少年》。

还有个女生叫孙家琪正在创作《水浒传》。虽然是个女生,但是她喜欢的画风却是许先哲。

画出来的《水浒传》也颇有《镖人》的气质。还别说,这种画风就很适合《水浒传》。

还有个叫李方玥的战士学的是蔡志忠的Q版画风,正在创作《成语动画廊》。

将古代的成语化成小段子,让更多人好理解。这里面还有人在画《识字侠》为进一步降低识字的难度而努力。

还有其他许许多多的作品都在创作中。

有反映战争年代的,有反映农村的,有古代历史的,也有科学幻想的。

这些年轻漫画家们的笔力画功和分镜相比于八九十年代最辉煌时期的日漫和港漫还有差距。

但是在这个年代,他们稚嫩的画笔却已经是这个世界独树一帜的东西。

至于李锐搞了这个漫画后,上影美术的那些经典动画还搞不搞?那自然也是要搞的,不过不管是水墨动画还是剪纸动画,以后都只能成为艺术性的创作。

大概率要从李锐这边搞得商业漫画贴钱,他们才能活得下去了。毕竟要艺术,也要生活,两者缺一不可。

而这些商业漫画搞起来李锐已经可以预见,它将带来的冲击。漫画,它已经将文化娱乐的门槛降到无限低了,不识字总能看懂画面吧。

你们那些人自诩文化精英,看不起咱搞得《朝闻》也就罢了,还想着准备着手攻击?

那就别管洒家不讲武德了!

“李主任!”“李主任!”李锐的到来让画室内的一众青年漫画家们纷纷打招呼。

“李主任,我们已经画了两个多月了,没日没夜的画。都已经积攒了很多稿子了,你答应我们的漫画杂志什么时候搞啊?”

画《水浒传》的孙家琪不由得开口说道。“对啊,李主任。你总说让我们等等,我们都快等不及了!”

画《长征》的方子峰已经跃跃欲试:“我好像早日看见我的作品被大家看见啊!”

“是啊,是啊。我觉得《识字侠》也很有帮助呢,可以降低识字的门槛。我都快创作完了。主任什么时候刊印发下去,让下面的同志用这种教材来教大家识字啊。”

大家真的是已经跃跃欲试,迫不及待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