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四十四章 苦一苦百姓与团结的力量(第4/5页)
然后就被派来了这里,说是帮助日本的同志革命。本来吴斌是有点抗拒的,因为抗日战争不是白打的,死了那么多中国百姓也不是白死的。
他并不想来日本工作。但这是组织上的需求,服从命令听指挥是他多年来养成的习惯。
所以他也就不说什么,直接来了这。来了日本后才发现,实际上日本军国主义迫害的不仅仅是中国人,还有很多日本底层百姓。
就像是自己所在的这个渔村,生活着两千两百人。在日本属于比较大的村子了。
但是因为战争,这里年轻男人几乎死绝了。
全村十六岁以上三十五岁以下的年轻人不足两百个。
而且自己想象中日本人大发战争财的现象也和底层百姓无关。
这么大一个村子,连一个郎中都找不到。也没有学校,没有其他基础设施。
渔民的房子也大多是自己修建的木板房。
大家身上穿的衣服也都打满补丁。从任何方向来看,这里都和中国大多数的渔村一样穷。
对于吴斌的到来,这个村子表现出无比的欢迎。因为他带来了医术。哪怕是突击学习几个月的赤脚医生,让他只能当一个三脚猫医生。
治疗小病依靠赤脚医生手册上面写的一些土办法。
治大病基本靠抗生素,是一个不折不扣的抗生素医生。不过就算是这样,他也给村子带来了希望,很快成为了村子里威望最高的人。
再加上赤军的同志里有个黑田士郎的,他的老家就是这。
他带着放映机和电影在这放了几场电影,然后重信末夫又来了几场演讲。
最关键的是有吴医生的存在,当他们得知吴医生是从中国来时。整个村子都不可置信。
因为黑田士郎放的电影里可是展现了日本士兵是如何对待中国百姓的。
就连他们身为日本人都愤慨不以,中国人怎么能不仇恨日本?
吴斌站起来说:“我们的敌人是一致的,是财阀是贵族老爷是军国主义分子!”
经过电影的播放,还有重信末夫的演讲,以及吴斌每天在村子里走街串巷的巡诊和说服。
这样一个渔村,在很短的时间内就彻底赤化了。因为事实摆在眼前,政府除了会向他们收税以外,什么时候管过他们?
相反千里之外的中国人为了社会主义的理想抛弃仇恨跑来这里为他们治病救人。
这还需要选吗?如果把村庄按团结度来划分,那么出海捕鱼的渔村绝对属于最团结的一路。
因为海上大风大浪,不懂团结不懂协作,你连怎么死的都不知道。尤其是同村出海,几条渔船都有相互扶持相互救援的义务。
向大海要饭吃,这在任何时代,哪怕是七十年后都是把头别再裤腰带上的活计。
这个名为七豆的渔村已经彻底将吴斌接纳成他们的一员了。
他在村里的威望仅次于村长。村内开会都会邀请他过去。有整个村庄的庇护,就算是有基层官员下来,他们都没有发现这个小渔村多了一个中国人。
村民们还合力为吴斌修建了一栋二层楼的小木屋。
一楼成为了他的诊所,二楼是他的居所。
吴斌看着村子里的女子们都挽起袖子扛着木桩挥舞着锤子为他盖房子的时候,吴斌忽然意识到,其实老百姓的诉求真的很简单。谁对他们好,他们就对谁好。
而吴斌知道,中央派来的不光是他。
他还有很多其他同伴正散落在日本的其他渔村或城市。
赤军以城市为核心,以渔村为节点,以渔船和渔民为一个个的信息点将整个日本列岛包围。
每一艘从日本开往朝鲜的军舰都逃不开渔民的眼睛。
每一次从中国转运过来的物资医药都将从渔船渔民的手上流散到日本各地。
一个政府并不过多关注的群体——渔民——正在被赤军慢慢整合到了一起。
依靠认同,依靠承诺,更因为依靠极低甚至免费的医疗。这群向天借命,向海要饭的一群人正在被悄无声息的赤化。
而这天,日本政府的宣传小车开到了渔村。【高薪的工作机会,仅限于女子……】
小车的喇叭上正在播放着哄骗用的宣传手段。
正如日本政府之前做过的那样。他们发现城里不好骗,那就直接骗乡下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