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二十章 理想很丰满(第2/3页)
那么中国只能喊苏联爸爸。这是万万不能接受的。毛主席已经看到了勃列日涅夫写的《有限主权论》了。
看到这些另一个时空的史料,毛主席都忍不住暗暗心惊。之前自己看斯大林的《一国社会主义论》的时候自己没有公开批评,只是私底下说这样搞会出大国沙文主义苗头的。
而到了勃列日涅夫的《有限主权论》的时代,这已经不是大国沙文主义的苗头而是真正的大国沙文主义了。
靠山山倒,靠水水干。
真正能适合中国走的其实只有一条路,那就是“自力更生,独立自主”。
本来这条路是很难的,但是有了李锐和他带来的网咖以及能和另一个时空购买物品的商路后,这件事也就变得没有那么难了。
辉瑞那边已经和江明签了协议。
先期将会交付价值一千万美元的医药生产设备作为先款后货的款项。
广州那边已经开始修建工厂,准备接受这一批设备。
即便是这些设备是辉瑞集团淘汰下来的二手设备,对中国来说也是弥足珍贵的。
而通过可乐糖浆换苏联设备的项目也在有条不紊的进行。
天津的山海关汽水厂已经开始扩建。
远在苏联的李强已经开始和苏联方面的负责人谈联合开厂的事宜。
从中国进口原浆,在莫斯科进行灌装。既可以提高生产效率,还能降低成本,同时为苏联增加就业岗位与社会价值。
李强的提议很快得到了苏联方面的响应。
最近这几个月,莫斯科市场上已经很难买到中国生产的各种汽水了。
因为只要一出来,它们就会立刻被抢光。
同时苏联还需要分一些份额到东柏林去。
山海关汽水被送去东柏林后产生的反应是巨大的。
德国人爱喝汽水是出了名的。就算是二战时期,德国人对汽水的喜爱依旧是狂热的。
后来可口可乐退出德国市场后,德国人自己研究出芬达。别看七十年后芬达也是个国际大牌,而且是果味碳酸饮料的龙头老大。
但现如今的芬达实在是不怎么样。按照喝过的人形容,芬达的汽水有一种烂橘子和发酵奶酪的气味。
并不是什么人都能接受的。芬达也是经历过几十年的不断发展,才成为果味汽水的大哥大的。
其中很大的原因还是因为六十年代芬达被可口可乐收购。
有了可口可乐的技术支持后,芬达才腾飞的。
东柏林的人们和西柏林的人没什么不一样。
一样喜欢吃香肠喝啤酒,喜欢在热的时候来瓶凉透透的可乐。只不过苏联实在是生产不出代替品,东柏林有些小店只能通过地道走私罢了。
山海关可乐的出现很好的弥补了东德人民的需求。
而且它的果味汽水系列远胜于现在的芬达。
于是有趣的一幕出现了。
从前都是从西德走私物品来东德的商贩们突然转过头来,他们开始从东德走私这些果味汽水到了西德。
让很多西柏林民众第一次尝到来自中国的果味汽水。
很多德国人学会的第一句中文就是“山海关”。
十几年后中德正式建交,很多德国人来中国旅游,说的最多的就是“山海关”。
这让很多导游都纳闷了。这群没来过中国的老外,怎么知道中国的天下第一雄关呢?
当然,这些都是后话了。苏联方面需要这些副食品,斯大林同志其实也不愿意花大力气去研究食品工业。
他把这些事情交给了米高扬处理。在斯大林的指示下,苏联应该把更大的力气花在重工业和高科技的研发上。
而不是花在这些轻工业上。对于苏联来说,用昂贵的苏联工人去研究这些,未免成本太高得不偿失了。
中国愿意补上苏联的这个缺,苏联是无任欢迎的。
所以中国和苏联的关系就是相互之间及合作又防备。
不过在这个时间点来说,合作和信任是远大于防备与猜忌的。但是国际形势风云变幻,谁都不知道明天会怎样。
中国最好还是依靠自己。
就像是李强利用可乐原浆为中国拉来了三亿卢布的设备。
这些设备虽然远比不上156重点援建项目的数量。
但也是中国工业化的第一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