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65章(第3/6页)

她必须立即采取行动,震慑远征军不敢擅动。

而且,她已经收到卓克陀达从乌里雅苏台发回来的消息。卓克陀达从已经秘密启程去托博尔斯克,和西伯利亚总督加加林商谈,试图从鄂罗斯高层向彼得皇帝进言,左右谈判局势。

月兰在心里为好姐妹祈祷能有所斩获,然后去找策妄阿拉布坦,给他最后的忠告。

若是准噶尔就此将远征军击溃,那么,朝廷或许会对准噶尔无可奈何,就此将八旗召回也说不定。

如果坐望,那么,后果如何,谁都无法预料。

是忠告,也是威胁,让策妄阿拉布坦恼火同时,也开始举棋不定起来。

康熙帝是老了,但八旗大军锋芒可一直都在,喀尔喀蒙古铁骑也随时待命,他准噶尔能承受雷霆之威吗?

但也不甘心就此罢手。

正在策妄阿拉布坦摇摆不定,下不了决心时,月兰迅速调拨驻守在哈密、吐鲁番、喀什噶尔的亲兵,以及还未从哈密离开的甘肃1000绿营兵入勒不什,在巴尔喀什湖西畔安营扎寨,与远征军展开对峙。

听到鄂罗斯人来犯后,巴尔喀什湖附近的雅尔、喀拉塔勒、和尔衮等镇台吉和牧民们,自发来到勒不什,要共同抵御远征军。

这就是策妄阿拉布坦所不能预料的了,此为后话。

在等待康熙帝和德亨的回复时候,恰克图中方营地里,展开了一场轰轰烈烈的军事大演习。

有水军,有八旗子弟,有绿营兵,有包衣护军,有蒙古骑兵,还有蒙古牧民们组成的散勇,汉人商队那边也有江湖人士……

如此天高水远,温度适宜之时,反正闲着也是闲着,比斗、演练一下,消磨时间呗。

伊凡看着对面营地里锣鼓喧然,吆喝震天声,面色凝重的要滴出水来,问瓦西里道:“陛下说什么时候向恰克图派军了吗?”

瓦西里面色也很不好看,道:“尚为收到圣彼得堡来信。”

伊凡:“加加林总督那里呢?”

加加林是鄂罗斯派驻在西伯利亚的总督,总管西伯利亚一切事务,包括和中国西伯利亚地区的边境贸易。

瓦西里:“……加加林已经亲去圣彼得堡,向陛下回禀这里的情势了。”

伊凡:“……老狐狸。”

“你最好约束好哥萨克兵团的人,不要与对面起冲突,要真打起来,我们只有吃败仗的份儿。”对面突然进行军事演练,目的就是示威,很寻常、但也非常有效的手段。

他们自己带来的卫军、步军等都好约束,只有哥萨克人,用起来是好用,但管束起来就很难了。

说到这些哥萨克骑兵,瓦西里直叹气,道:“对面时有挑衅,若再这么下去,我也不好说这些哥萨克人能做出什么事情来。”

伊凡:“必须尽快进行谈判才行。”

瓦西里:“我也想啊。对面学了我们的招数,找各种借口拖着,我们又不能用武力,除了一次次的去催,我也想不到其他很好的办法。此次,他们谈判团中用的都是东方面孔,没有传教士,连私下贿赂的机会都没有。”

如果有耶稣传教士在就好了,他们都信仰耶稣基督,无非就是教义不同,对比东方完全陌生的面孔,总是有相似点在的。

好攻破。

伊凡越发犯愁。那些翻译官中,有好几个都是他熟悉的面孔,他曾经在北京的俄罗斯学馆给他们上过课,也和他们面对面的答疑解惑过。

现在,他们在国与国的对抗中,对上了。

从来到恰克图开始,他就曾邀约这些学生们一起喝下午茶、打猎、说话、贿赂……

能想到的法子,他都利用上了,结果,这些学生不是装听不懂,就是明确的拒绝,非常难搞。

伊凡沉吟道:“虽然没有直接的进展,但我也已经摸清楚,对面谈判官中,有嫌隙。而且,就像我们国家的革新派和守旧派一样,是不可调和的矛盾。似乎是储位之争……这或许就是我们的突破口。”

瓦西里眼睛一亮,道:“你是说,我们选择支持势弱的一方?可是,我们不懂他们的政治,要如何下手呢?”

伊凡:“不需要懂,只要弄清楚他想要什么,我们给就行了。”

瓦西里:“那你去弄清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