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4章(第4/6页)

德亨安慰敏珠尔喇布坦道:“你别担心,公主会解决的。”

敏珠尔喇布坦:“……我就是觉着丢脸。”

他人虽然憨厚,有些世情他也不明白,但直觉上,他觉着这是一件非常丢脸的事情。

罗布藏衮布也不好说什么,只能拍拍他的肩膀权做安慰,科尔沁部的人都在本本分分的务工,给他在小伙伴们面前挣了大脸面,让他腰杆子都直了几分。

没错,他们科尔沁部族的族人,就是这么勤劳,这么温厚,还拥有忠诚、守约这样美好的品德。

月兰也叹道:“许多部族的人都说简王偏心,在简拔入局务工的牧民时,总是优先考虑科尔沁部的,为此还大闹了几回,”罗布藏衮布心有戚戚点头,闹的最大的那次,几部王公到康熙帝面前与简王对峙,当时他就代表科尔沁部的站在蒙古王公之列,为自家部族张势。

月兰继续道:“但你们也看到了,真不是简王偏爱科尔沁部,而是科尔沁部的人用着省心,尤其是左翼三旗,可以说与咱们同宗同源,非常好管理。”

就是巴林部也很不好管理,但巴林部是衍潢的妻族,巴林部族人同样以衍潢为主,衍潢管教他们会听,这才在局里看着“安安分分”的,但其实,他们除了衍潢、现在又多了一个月兰,其他的谁的话都不听。

只有科尔沁部,那就是万能油,他们哪个部门都能待,什么样的活都愿意干,每天都笑呵呵的,一副知足常乐的做派,真的非常好用。

就拿这次请假去参拜领主来说,不是不让你去,要真不让你去,就不会批你假了,但你们呼啦啦所有人一起都去是几个意思?

手头的活都不用干了?你们知不知道耽误了洗毛进度,影响的是整个织造局出货的进度?

在你们部族里的时候,你们参拜领主,也是连带着做活的牧民和奴隶一起带去吗?你们的领主会一一见你们吗?

不管是领头的还是做工的,不是不明白这里面的道理,只不过是不听管教,任意妄为罢了。

偏对这些来自各部落的牧民们,雅尔江阿还真不能拿这些人怎么样,若是处罚,容易引起部落矛盾,若是不处罚,织造局成什么了,养大爷的吗?

就是养大爷,也轮不到蒙古人,满清自家大爷都养不过来呢。

顶多遣他们回自己部落,不让他们在织造局做工罢了。

但若是遣返,可以不鸟那些蒙古王公的面子,但你是不是要考虑一下嫁到他们部落的公主郡主这些皇家贵女的颜面?

如果是自己妹妹嫁的部落族人敢不听使唤,雅尔江阿会毫不留情的直接下令将他们遣返,然后让妹妹再派听话的人来,但其他部族的,雅尔江阿宁愿不用,也不会去惹这一身臊。

他是为人宽和,但又不是傻子。

他是主人,求着来织造局做工的是那么蒙古王公们,而不是他雅尔江阿求着他们送自家族人来局里做工。

对草原上的部落和牧民们来说,来承德织造局是难得的美差,他们除了可以带着自己的家人们在这里安定生活之外,还能通过亲自在局里各部门做工,学到一些处理羊毛的技法。

这不管是在草原上,还是在中原内地,都是可以传家的一技之长。

因此,能被派遣到织造局做工的,都是每个部落最忠诚最聪明也是和部落首领有各种特殊关系的族人。

国朝最重人情关系,对待这些特殊身份的蒙古人,真是轻不得重不得,一旦产生矛盾,若是处理不当,极易引起误会,那会影响部族情感和满蒙稳定关系。

最常见的,就是每次朝见和坐班时,这些蒙古王公们会将这些问题和矛盾问到康熙帝的脸上去,而康熙帝认为这些都是一些不足为道的小事,他的做法往往是主动退让一步,然后大力赏赐,让外藩王公们更加臣服于他。

但最后承担麻烦的,还是织造局本身。

所以,雅尔江阿就特别烦这些不听话的蒙古人,又不是没有听话的可用,科尔沁部大着呢,人也多,他为什么要给自己和衍潢找麻烦,去招那些难搞的蒙古人来做工呢?

若是一开始还有十多个外藩旗的蒙古人来织造局做工,去年就剩下六七个,到了今年,就只剩下科尔沁、喀喇沁、翁牛特、巴林四部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