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4章(第2/3页)
帝王仪仗将于二月初二的寅时出发,所以二月初一秦梁只在北营当半日差就要回京做准备了。
北营也在京城北面的黄河边上,在皇陵以西四十里远。
先帝有多器重雍王这个同样立了开国之功的亲兄弟呢?
除了金银田地这些赏赐,先帝还将四大京营中的北营交给了雍王统领,东、西、南三营的武官都得经兵部选拔举荐,由兴武帝最终裁定,北营这边,雍王喜欢谁举荐谁,只要没查出对方作奸犯科,先帝都会痛快地答应。
像勋贵之家的年轻子弟,先帝经常往禁卫司、御前军或三大京营里塞,却一次都没往北营塞过人。如果说先帝往北营安插自己的心腹有忧心雍王兵权太重之嫌,那么先帝任由雍王决定北营的武官迁贬,恰恰证明了先帝对雍王的信任。
雍王是个性情中人,他举荐武官有两个条件,第一对方得有货真价实的武艺才干,第二就是对方的脾气得合他的喜好,譬如张玠那样的,再有本事,雍王跟他连话都说不到一处,又怎么可能重用他?
像北营的副统领王飞,是雍王跟随先帝打江山时在军营里有过生死之交的好兄弟,不过王飞这次也要跟着去祭奠先帝,不会留在北营。
王飞是绝对忠心雍王的,因为忠心反倒不需要秦梁提前拉拢对方,在偷袭的情况下,邓坤兄弟足以对付张玠一人,真有需要王飞出手的时候,秦梁临时下令,王飞也会帮忙。
秦梁要安排的是五千骑兵,他对偷袭张玠父子活俘新帝兄妹再倚仗永康、秦弘镇住文武百官的计划有信心,但为了以防万一,还需要五千骑兵接应才行,这样万一新帝能号令那三千亲兵效忠于她,秦梁也能利用这五千骑兵以武力辅佐永康、秦弘夺位。
北营一共有两个骑兵卫,雍王爱骑兵,这两个骑兵卫的正副指挥使都是雍王与秦梁一起提拔起来的,连秦梁都跟四个指挥使与一万骑兵打了十年的交道,恩威并用,如果秦梁连让这一万骑兵效忠父子俩的把握都没有,他根本不会谋划造反的大计。
新帝去祭祀只带了三千精兵,秦梁出动五千骑兵便可,两个骑兵卫都跑出去,反而容易打草惊蛇。
秦梁将他要调出去增援的那个骑兵卫的副指挥与五个千户叫了过来,密谈了自己要遵守先帝遗诏拥护前太子秦弘夺位的大计。正指挥与副统领王飞一样要随他去祭奠先帝,没必要参与这边的计划。
副指挥有个非常响亮的名字,叫贺惊雷,四十多岁的年纪,虎背熊腰的,乃雍王接管北营后征召的新兵,可以说是雍王一手提拔起来的,北伐东胡时立过战功。
听完秦梁的大计,贺惊雷与五个千户互相瞅瞅,问都没问先帝遗诏的真假,直接发誓会效忠雍王父子,让他们做什么他们就做什么。
秦梁自然要承诺一份好处,最后再约定好贺惊雷等人的发兵时间。骑兵骑兵,每日都要去军营外圈出来的一片山丘平原交接之地操练,凭借雍王留下的腰牌,贺惊雷可以带着五千骑兵以操练之名离营。
安排好这边,秦梁若无其事地回了京城。
.
二月初二,寅时天还一片漆黑,帝驾便率领宗亲、文武百官以及三千亲兵浩浩荡荡地朝皇陵出发了。
太后、贵太妃分别坐一辆马车,四位王妃及其家中妇孺也安排了马车,官员那边,年纪大的坐马车,年富力强的都是步行。
走了一个时辰天才亮了,而此时帝王仪仗已经离京十几里地,远到无论别处发生什么,除非有人特意来报,仪仗中的众人都将无从知晓。
当帝王仪仗距离皇陵还有一个多时辰的路程时,北营这边,贺惊雷顺利带着五千骑兵离开了大营,一路朝东而去。
他们要尽可能地避着百姓,走的便是远离人烟的山路,快马加鞭正奔驰着,前面的山路上突然出现了一队拦路的兵马,当距离足够看清彼此,两侧的山腰间竟然冒出来两队弓箭手,与此同时,后路也被另一支兵马堵住了。
贺惊雷与五个千户同时勒马,由贺惊雷单骑上前,朝对面拦路的西营骑兵卫的副指挥拱手道:“不知李兄在此所为何事?”
李副指挥神色冷峻,举起一枚赤金腰牌道:“军令如山,没有皇上的圣旨,四大京营统领也无调兵离营之权,违者便是抗旨谋反,故皇上命我在此诛杀叛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