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11章 胆大包天(第2/3页)

而现在,邓振全宁愿周铁衣对自己使出【五指山】,而不是说出这句让自己,让儒家都进退维谷的话。

他面色一阵青,一阵紫,紧紧看着场中不断自问,不断燃烧的李剑湖。

他一时间竟然不知道该感叹李剑湖天资绝顶,还是该感叹这人愚昧至极!

子曰:唯上智与下愚不移也!

周铁衣心神之中。

那篇浩然正气和蜃气凝聚而成小说典籍同样在熊熊燃烧。

《剑开新天》上一个个字迹变得模糊不清。

这才是李剑湖的根本。

但这也不是李剑湖的根本!

当初周铁衣以移花接木之法,将儒家【忠义】道统赐予了李剑湖,帮助李剑湖领悟浩然正气。

但这是别人的道统。

如果真的这条路走到黑,那么李剑湖难有大成就!

更遑论周铁衣对他的期望。

剑开新天!

所以周铁衣两天前告诉李剑湖,想要打破阶级的束缚,每个人都需要绝大的勇气,这勇气甚至可以起源于私心,但一定要有赴死的决心!

若到这一步,李剑湖还没有办法醒悟,那么就说明自己选的人不对。

留着李剑湖,这本《剑开新天》最终成就也无法帮自己重创一品,乃至于圣人,还不如让李剑湖在此地被浩然正气焚烧,作为一柄利剑,替自己攻讦儒家。

所以无论李剑湖活着,走出了新的道途,还是他在此地死了。

周铁衣都赚,这就是周铁衣的双赢!

只不过这会让自己重新审视这个时代的百姓会如何选择生活,自己那一套理论究竟适不适合这个时代的百姓。

周铁衣想了想,做人留一线,他轻叹一声。

以蜃气为墨,以自身所学为笔。

【第四话】

性善缘是性恶起,能见本心照世间!

他落笔之后,那《剑开新天》翻出了一篇新的篇章,燃起的浩然正气也想要顺着周铁衣的心神点燃。

不过这点燃过来的浩然正气在周铁衣这里是光,不是火。

所以伤不得他分毫。

这新的篇章还没有落下具体的内容,但有个开头,就像是一点灵性种子,隔着无法想象的冥冥之中联系,落在李剑湖心神之中。

他晦暗的目光此时刚好对上周铁衣,看到周铁衣眼中那莫名的笑意。

忽然,一种难以明说的领悟萦绕在李剑湖心中。

他抱拳道,“小民李剑湖,状告山铜府吴家贪墨矿工葬身之钱,状告山铜府何家纵容姻亲吴家私采墨石,何家与宁王府勾结交易,状告儒家为首的百官与周侯,党争为祸,状告圣上察而不止,牵连百姓!”

说完这番话之后。

李剑湖心神前所未有地放松了下来,他到现在才看清了。

自己从头至尾的状告案。

都是天京朝政攻讦的延伸。

他的正义不可笑。

可笑的是这正义从头至尾都在被别人利用!

士农工商不是划分人高低贵贱的理由。

不是下民不能够状告上官的原因。

阶级本身的压迫才是。

想要打破这点。

就必须要让每个人都是自己的‘士’,前提是要拥有打破阶级的勇气和愿意为之付出代价的觉悟!

所以这点应该从自己做起。

即使自己最开始只是为了父亲的葬身钱,但演化到如今局势,自己不应该只看到父亲的葬身钱,应该看到整个过程中,百官对于百姓的操弄。

自己在这里,应该替天下百姓说出这件事!

想清楚了这点之后,他沸腾的浩然正气不再灼烧心神,重新安定了下来,化作一层莹莹宝光,在云层投下来的阴影中熠熠生辉!

“哈哈哈!”

周铁衣笑声如雷,经久不息。

他看向左右。

看向脸色如同打翻染料缸一样精彩的左右陪审。

末了,他止住笑意,对总宪邓振全,刑部尚书崔万霞说道,“他这份状告可不轻啊,也难办,两位说如何办吧?是我们都回避此案,还是说将这刁民拖下去严打一顿,让他理清楚思路再来告状?”

周铁衣话语落下,就像是一道刺,直接刺穿了大夏朝最本质的一些东西。

此时围观的百姓们没有再为周铁衣叫好,他们此时也隐约醒悟过来。